广元品茶上课微信,广元茶道学习交流
最近我的微信里,好几个朋友都在问同一个事儿:广元品茶上课微信群里,到底在学些啥?说起来挺有意思的,那天我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扫了个二维码进了群。
刚进群那会儿,我以为就是普通的喝茶聊天群。没想到第一天晚上,群里就发了段视频——茶艺师正在冲泡广元特有的七佛茶。看着茶叶在玻璃杯里慢慢舒展,像跳芭蕾似的,我这才发现以前自己那叫“牛饮”,根本不算喝茶。
从门外汉到入门
群主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人,从来不拽那些高深莫测的茶道术语。记得他说过:“别看现在满大街都是奶茶店,真要把一杯清茶泡出滋味,可得费点功夫。”这句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。跟着他的指导,我第一次注意到水温对茶香的影响——原来沸水冲泡绿茶会把茶叶烫坏,80度左右的水温才恰到好处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,这个广元茶道学习交流群特别接地气。有次我在群里问,为什么自己泡的茶总是带点苦涩味。马上就有位茶友回复:“你是不是茶叶放多了?或者是闷泡时间太长?”接着群主发了条语音,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茶叶种类调整冲泡时间。这种随时提问、随时交流的感觉,比看那些正经八百的教学视频亲切多了。
说来也怪,自从开始认真学泡茶,我发现自己的生活节奏都慢下来了。周末的早晨,不再急着刷手机,而是会安安静静地给自己泡杯茶。看着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,闻着渐渐弥漫开的茶香,整个人都放松下来。这种体验,确实是之前没想到的收获。
上个月群里组织了一次线下品茶会,我特意带上自己收藏的紫砂壶去参加。现场见到了经常在群里交流的几位茶友,大家一边品茶一边聊天,从茶叶的采摘时节聊到不同水质对茶汤的影响。有位退休的老教师还带来了她收藏的宋代茶具图片,让我们大开眼界。
现在想想,这个偶然加入的微信群,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改变。不光是学会了怎么泡茶、品茶,更重要的是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。我们在群里分享各自的新发现,交流遇到的困惑,偶尔还会聊聊生活中的其他趣事。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学习方式,让古老的茶文化变得生动而亲切。
前几天我又推荐了一位同事加入这个广元茶道学习交流群。看着他也在群里问出那些我曾经问过的问题,不禁会心一笑。或许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——它总能用最朴素的方式,把素不相识的人们连接在一起,在茶香袅袅中,找到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闲适与从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