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尔滨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校园后街茶饮时光
那飘着茶香的后街
哈尔滨的冬天总是来得特别早,才下午四点多,天色就已经开始泛着灰蓝。我紧了紧围巾,习惯性地拐进了女子学院后街。这条窄窄的巷子,像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,与不远处主干道的车水马龙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推开“清韵茶社”那扇有些年头的木门,暖意混着茶香扑面而来。老板娘正在柜台后面仔细地擦拭茶具,见我进来,抬头笑了笑:“老位置给你留着呢。”这家店开了多少年,似乎就和我们这群学生的校园时光一样长。墙上贴满了泛黄的便签纸,仔细看还能辨认出几年前学姐们留下的字迹。
说来也怪,在哈尔滨女子学院后街喝茶这件事,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成了很多人的习惯。也许是因为这里的茶确实特别,又或者,我们只是贪恋这份闹中取静的惬意。老板娘总说,她这儿的茶能喝出故事的味道。
正想着,隔壁桌传来轻轻的啜泣声。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正对着手机抹眼泪,面前的红茶已经凉了大半。老板娘不动声色地送过去一碟桂花糕:“同学,尝尝这个,甜的。”女孩愣了一下,接过糕点,眼泪却掉得更凶了。
后来熟悉了才知道,那天是她失恋的日子。她说坐在茶馆里,听着周围细细的说话声,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,忽然就觉得那些难过都被这温暖的氛围稀释了。“在哈尔滨女子学院后街喝茶的那天,我好像突然长大了。”她后来这么跟我说。
这里的常客都知道,老板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——不谈分数,不论排名。她说这条后街应该是逃离压力的地方。有时候能看到几个女孩子围坐一桌,面前摊着书本,却是在讨论社团活动的策划;也有独自一人的,就着一壶茶安静地看书,偶尔抬头看看窗外发呆。
我最喜欢的是靠窗的那个位置。窗外有一棵老槐树,春夏时节绿荫如盖,秋天叶子金黄,冬天则挂满晶莹的冰凌。在这个位置上,我见证了太多校园后街茶饮时光里的温暖瞬间。
记得去年冬天特别冷,有个大四的学姐每天都来这儿写论文。她总是点同一款普洱,一坐就是整个下午。临走前的那个傍晚,她忽然对我说:“你知道吗,这四年我最舍不得的,可能就是这条后街,这间茶馆。”她说以后工作了,一定会怀念在这里度过的每一个安静的午后。
茶馆里最热闹的时候是周五晚上。那时会有住在附近的毕业生回来看望老板娘,店里坐得满满当当。他们聊着工作中的趣事,回忆着校园里的点点滴滴。“还是这里的茶最好喝。”一个已经工作叁年的学长感慨道,“在外面应酬喝的那些,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”
少了什么呢?我想,大概是少了这份纯粹吧。在这里喝茶不需要任何理由,可以是为了消磨时间,可以是为了躲避寒风,也可以只是为了发发呆。这条后街见证了太多这样的时刻——开心的、难过的、迷茫的、坚定的,所有的情绪最后都融进了一杯茶里。
老板娘偶尔会和我们分享她泡茶的心得。她说不同的心情要配不同的茶,心情烦躁时喝点清茶,感觉疲惫时来杯浓茶,若是无事烦忧,那就随意点一款没尝过的。“喝茶这件事啊,最重要的是随性。”她边说边往我的杯子里续水,动作轻缓而从容。
天色完全暗了下来,街灯在雪地上投下温暖的光晕。我端起已经微凉的茶杯,看着窗外叁叁两两走过的学生。她们的笑声隔着玻璃传进来,和茶馆里的低语声交织在一起。这样的校园后街茶饮时光,平淡却真实,就像这杯中的茶,初尝不觉特别,回味时却满口生香。
结账时,老板娘照例少收了我零头:“常来啊。”我点点头,推门走入寒冷的夜色中。回头望去,茶馆的灯光在雪夜里显得格外温暖。这条后街,这间茶馆,还有那些在这里度过的时光,都成了记忆中最柔软的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