溧阳小区上课约茶,溧阳小区教学品茶邀约
这两天老听见邻居在聊溧阳小区上课约茶的事儿,我寻思着,这不就是凑一块儿喝茶吗?能有什么特别的?昨儿个路过大榕树下的活动室,隔着玻璃瞧见里头十几个街坊围着长桌,有说有笑地摆弄茶具,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茶香,倒让我忍不住停下脚步多看了两眼。
负责张罗的是住叁单元的李老师,退休前在文化馆工作。她一边温杯烫盏,一边和旁边的大伙儿唠嗑:"咱们今天不急,先认认这溧阳本地的白茶。"她拈起几片卷曲的茶叶放在掌心,"你们看这白毫,像不像初春的柳絮?"坐在前排的陈阿姨探过头:"哎哟,平时泡茶都是抓一把扔杯里,哪注意过这些细节。"
茶香里的烟火气
水壶咕嘟咕嘟冒着热气,李老师不紧不慢地注水。茶叶在玻璃壶里舒展开来,像跳芭蕾似的打着旋儿下沉。"等茶的时候啊,最适合聊家常。"她笑着看向正在剥橘子的王奶奶,"您上次说的那个腌酸菜的方子,我试了特别入味。"
说来也怪,平日里电梯里碰见都只是点头的邻居,围着茶桌坐下后突然就有聊不完的话。住在七楼的小年轻说起装修遇到的趣事,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。斜对门的医生顺手给大家讲了讲不同体质的饮茶禁忌,倒成了意外收获。
我端着青瓷茶杯仔细端详,茶汤清亮得像山泉水。抿一口,舌尖泛着甘甜,确实和往常牛饮的茶味儿不同。坐在旁边的赵姐碰碰我胳膊:"没想到吧?同样的茶叶,换个泡法就像换了种茶。"
这时候李老师又往壶里添了水:"这第二泡啊,茶味才真正出来。就像咱们邻里关系,多接触几次才品得出滋味。"她这话说得挺在理,让我想起刚搬来时,整栋楼都静悄悄的,现在倒有了几分老胡同大院的热乎劲儿。
窗外夕阳西斜,茶已经泡到第五道。味道淡了,可谁都没急着离开。有人说起小区新设的垃圾分类点,几个阿姨商量着明天早市买什么菜,两个带孩子的妈妈交流起育儿经。李老师把茶点往大家面前推了推:"下周咱们试试红茶?我闺女刚从云南寄来的滇红。"
临走时,陈阿姨特意追上我:"下回你也带些家里的茶叶来?我那儿有亲戚送的龙井,咱们换着尝尝。"我点头应着,突然觉得这个溧阳小区教学品茶邀约,约的不只是茶,更像是给忙碌生活按下的暂停键。
回家的电梯里,还能闻到袖口沾着的茶香。想起李老师收拾茶具时说的话:"茶凉了可以再续,邻里情暖起来,这日子就更有滋味了。"这话虽然简单,却让人心里头暖洋洋的。看来以后这样的茶课,我得常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