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煌不限次数品茶,敦煌茶香漫游之旅
坐在敦煌茶馆的雕花木窗前,看着夕阳把叁危山染成金色,手里这杯叁炮台正冒着热气。红枣桂圆在盖碗里打转,我突然觉得,这才算是真的来过敦煌。
很多人奔着莫高窟来,举着相机在九层楼前匆匆打卡。可要是只盯着壁画和佛像,反倒错过了敦煌最动人的地方——那种能让时间慢下来的生活气息。当地朋友老周跟我说:“在敦煌,茶不是解渴的水,是日子。”起初我不太明白,直到跟着他在城里转了几家茶馆。
沙洲市场里的老茶馆
下午四点的沙洲市场,游客渐渐散去,角落那家老茶馆却正热闹。掀开门帘,八仙桌边坐满了人,不只是老年人,还有刚下班的年轻人。穿对襟褂子的老板手提长嘴铜壶,隔着半米远往盖碗里注水,水流稳稳当当,刚好八分满。
我点了本地的敦煌红茶,老板笑着说:“急不得,慢慢喝。”确实,这里的茶客都不着急,有人下象棋,有人闲聊天,还有人光是看着街景发呆。窗外是驼铃声不断的商业街,屋里却像另一个世界。老周指着墙上发黄的照片:“这茶馆开了叁十多年,多少人在这里从黑发坐到白头。”
在敦煌,喝茶成了最自然的社交方式。不认识的人拼桌喝茶,叁两句就聊起来。那天我遇到一位修复壁画的老师傅,他告诉我,在洞窟里工作一整天后,总要来这里坐坐。“和几百年前的古人对话,需要茶来定神;回到现代,也需要茶来过渡。”
月牙泉边的意外茶会
更让我意外的是在月牙泉边。傍晚时分,游客差不多走光了,却见几个本地人在鸣沙山脚下铺了毯子,用小炭炉煮茶。他们热情地招呼我加入,那种随和让人没法拒绝。
“在敦煌,有水的地方就有茶。”其中一位大姐边说边给我倒茶,“沙漠里,茶比水还珍贵。”炭火噼啪作响,铁壶里的茯茶带着枣香。我们看着月亮从沙丘后升起,把月牙泉照成一块碧玉。没有高谈阔论,只是静静喝茶,偶尔说两句天气或者茶的味道。
这种敦煌不限次数品茶的闲适,在别处的旅游景点很难体验到。它不是规划好的旅游项目,而是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,你碰上了,就能自然地参与进去。
后来我发现,敦煌的茶文化和它的历史一样深厚。从汉代的驿道到唐宋的丝绸之路,商队在这里休整时必定要喝茶解乏。那些来往的僧侣、商人、将士,都在这里留下了饮茶的习惯。如今的敦煌茶馆里,还能找到这种跨越千年的包容——无论来自哪里,坐下喝茶就是朋友。
在敦煌的最后一天,我又去了沙洲市场那家老茶馆。老板已经认得我,不用点单就上了叁炮台。午后阳光透过窗棂,在青砖地上画出格子,灰尘在光柱里慢慢飞舞。我忽然理解了老周说的话——敦煌茶香漫游之旅,重要的不是喝了多少种茶,而是在喝茶的过程中,你找到了这个城市的节奏。
那些精美的壁画终究是别人的创造,而手心里这碗茶,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敦煌时刻。当茶香混着沙漠干燥的空气吸入肺里,当阳光把茶杯的影子拉长,你会明白为什么敦煌人说“一日叁茶,胜过神仙”。
离开时,老板往我包里塞了一包本地茶叶:“带着路上喝。记住啊,不管走到哪,有时间喝茶的人,都不会过得太差。”这句话,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