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安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后方的小街景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0:14:40 来源:原创内容

熟悉的站台风景线

每次从吉安火车站出来,我都习惯往右边那条小巷子钻。这条吉安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跟前面广场的喧嚣完全是两个世界。拖着行李箱的旅客、吆喝生意的司机、举着宾馆牌子的大姐,在这里忽然就安静下来了。青石板路面被磨得发亮,墙角探出几支羊蹄甲,二楼的晾衣竿横着伸出来,挂着的白衬衫还在滴水。

巷口修鞋的老张认得我。他的工具箱永远敞开着,各种型号的鞋跟堆在木板上。“回来啦?”他就这么一句,手里的锤子不停。我在他旁边的小凳坐下,看他给高跟鞋换底。针线穿过皮革的声音,哧啦哧啦的,让人莫名安心。这条巷子像个时间的缓冲带,让你从旅途的疲惫里慢慢回过神来。

再往里走,味道就丰富起来了。老面馒头刚出笼的麦香,混着隔壁水果摊的橘子味,还有某家窗台飘出的炒辣椒香。这些味道织成一张网,把车站带来的焦躁都过滤掉了。巷子窄,两边的住户在二楼窗台说话,声音不用太大对方就能听见。“晚上烧茄子哦——”这声调拖得长长的,像巷子本身一样蜿蜒。

车站后方的小街景

下午四点半,小学放学了。孩子们举着棉花糖跑过,惊得觅食的鸽子扑棱棱飞起。他们熟悉每块石板的起伏,知道哪家小卖部的冰棍最便宜。卖绿豆汤的大婶坐在巷子中段,她的保温桶比我的年纪都大,木勺子刮过桶壁的声音,叁十年没变过。

车站后方的小街景最有意思的,是那些不经意的生活片段。五金店老板在教女儿写作业,“这个字不是这样写的呀”,他手上的机油沾到了作业本上。裁缝铺的收音机永远在放采茶戏,咿咿呀呀的,和缝纫机的哒哒声一唱一和。这些瞬间让你觉得,铁路时刻表带来的那种紧张感,在这里完全不存在。

傍晚时分,灯光次第亮起。不是广场那种刺眼的尝贰顿灯,而是每家每户窗口透出的、颜色不一的灯光。有的偏黄,大概是老式灯泡;有的发白,应该是新换的节能灯。这些光落在石板路上,把长长的巷子点缀得像条温暖的河流。

我常想,为什么我们对这样的巷子格外有感情。或许是因为它保留了某种节奏——火车的汽笛声在这里变得柔和,旅人的脚步声也放慢了。它就像车站这颗心脏旁边最细的毛细血管,输送着最日常、最真实的养分。

夜深了,末班车进站的声音从巷口飘进来,变得朦朦胧胧。修鞋摊收了,水果车推走了,只有那盏为晚归人留的路灯还亮着。它照着青石板路,也照着明天又要远行的人。这条巷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守着,在车站身后,静静地看着人来人往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