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镇学生品茶上课,丰镇学子品茗课堂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6:52:42 来源:原创内容

当茶香飘进教室

推开丰镇中学初叁(五)班的门,你会闻到一阵特别的香气。不是粉笔灰的味道,也不是书本的墨香,而是清雅的茶香。几个学生正围坐在教室一角,小心翼翼地往小茶壶里注入热水,神情专注得像在做化学实验。

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。一开始只是几个孩子在班会课上说“喝茶能提神”,班主任李老师听了没反对,反而笑着说:“那咱们试试?”谁能想到,这么一句玩笑话,竟然真的在班里流行起来了。班长小陈从家里带来了他爷爷的旧茶具,学习委员小张贡献出自家产的本地茶叶,一个像模像样的“品茶角”就这么诞生了。

第一次正式品茶上课的场景我还记得很清楚。那是个周四的下午,数学老师刚讲完一道难题,看到大家有点疲惫,就说:“要不,咱们休息十分钟,尝尝小张带来的新茶?”热水壶咕嘟咕嘟地响着,茶叶在杯子里慢慢舒展。平时课间吵吵闹闹的教室,那一刻特别安静,只能听见倒水的声音和偶尔的交谈。

慢慢地,这个习惯就在班里扎根了。每周叁下午的阅读课,成了固定的品茶时间。同学们轮流当“茶艺师”,负责泡茶、分茶。小王同学以前是个坐不住的人,自从负责泡茶后,整个人都沉稳了不少。他说:“看着茶叶在水里慢慢展开,心里特别平静。”

这种特殊的丰镇学生品茶上课模式,带来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。最明显的是,下午第一节课打瞌睡的人变少了。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,在茶香中讨论问题,大家的思路好像都更清晰了。有时候争论数学题,争着争着停下来喝口茶,再开口时语气都缓和了不少。

语文课代表小林说出了大家的心声:“端着茶杯看书,感觉时间都慢下来了。”她说有一次读朱自清的《背影》,正好喝着醇厚的熟普洱,那种绵长的滋味和文章里深沉的情感奇特地融合在一起,让她对课文有了不一样的理解。

当然,不是所有老师一开始都赞同。教物理的赵老师就担心会影响学习,直到有一次他亲自参与,发现同学们在品茶时讨论起光学原理格外热烈,这才放下心来。现在他偶尔也会在课间来讨杯茶喝,还说:“这比咖啡提神。”

丰镇学子品茗课堂这件事,渐渐传到了其他班级。有的班级开始效仿,有的还在观望。校长在一次晨会上说:“教育不只是灌输知识,更是培养一种生活态度。”这句话,很多同学都记在了心里。

上周班会,大家讨论要不要把品茶活动继续办下去。几乎所有人都举了手。连平时最沉默的小李都说:“这不仅仅是在喝茶,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时刻。”窗外,银杏叶子开始泛黄;窗内,茶香依旧,书声依旧。

就这样,在这个北方小镇的普通中学里,茶香和书香奇妙地交融在一起。没有人刻意强调它有什么大道理,但它确实在改变着什么——也许是课堂的氛围,也许是同学之间的关系,也许,是每个人对待生活的那份心境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