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油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通话事件
最近在江油的朋友圈里,有个事儿传得挺热闹——一名初中生居然花了800块钱,就为了打一个叁小时的电话。刚开始听到这事儿,我第一反应是:这孩子怕不是被骗了吧?什么电话这么金贵,一小时要两百多块钱?
仔细一打听,这事儿还真不简单。这个江油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情况,背后藏着不少让人琢磨的地方。据说电话那头是个所谓的“学习规划师”,专门给家长和孩子做心理辅导和学习方法指导。听起来挺正规是不是?可这收费也确实让人咂舌。
高价通话背后的焦虑
这事儿让我想起前阵子跟表姐聊天,她家孩子刚上初一,每天写作业到晚上十一点。表姐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:“现在竞争这么激烈,我们做家长的,但凡听说有什么办法能帮孩子,多少钱都愿意试试。”这话听着让人心疼,但也道出了实情。
现在教育资源分配确实不太均衡,小城市的孩子想考个好高中,压力不比大城市的孩子小。家长们看着孩子熬夜刷题,心里着急,碰上这种号称能“快速提分”的咨询服务,很容易就心动了。你说这八百块钱花得值不值?可能在他们看来,只要能让孩子少走点弯路,这钱就值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高价咨询服务真的靠谱吗?我特意去了解了一下,发现这类服务通常都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,连个实体办公地点都没有。要是效果不理想,家长连找谁说理去。
监管空白让人担忧
这个学生高价通话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,其实挺典型的。现在市面上这种针对学生的咨询服务越来越多,收费也是五花八门,从几百到几万都有。可问题是,谁来监管?怎么判断这些服务是不是在忽悠人?
我有个在教育局工作的朋友私下说,这类新兴的服务形式确实处在监管的灰色地带。既不属于校外培训,也不算心理咨询,真出了纠纷,处理起来还挺麻烦的。这就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。
说到这儿,我想起去年邻居家的例子。他们花了五千多块钱给孩子报了个“名校冲刺计划”,结果所谓的名师连教师资格证都拿不出来。最后钱是要回来了,可耽误的时间找谁补去?
其实啊,孩子的学习成长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哪有什么灵丹妙药。与其把钱花在这些虚无缥缈的“指导”上,不如多陪孩子聊聊天,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和困难。有时候,家长的理解和支持,比什么高价指导都管用。
话说回来,这个江油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事件,倒是给我们提了个醒。在选择教育服务的时候,真得擦亮眼睛,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给唬住了。要我说啊,再厉害的学习方法,也比不上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来得实在。
教育这件事,急不得,也快不来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,与其盲目追求所谓的“捷径”,不如踏踏实实把基础打好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