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邑女人找鸭子是在上面还是下面,女人找鸭子位置上下
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。前两天路过昌邑老城区,听见几个街坊坐在树下闲聊,说谁家媳妇大清早提着竹篮出门,嘴里念叨着“到底是在上面还是下面”。这话听着怪新鲜的,你说现在谁还分不清鸭子在哪儿?
后来仔细一打听才明白,人家说的“找鸭子”不是真满世界逮鸭子,说的是咱们昌邑人做传统鸭绒被的老手艺。老手艺人常说,鸭绒要分“上面绒”和“下面绒”,脖子到背脊的绒毛轻软蓬松,脚蹼附近的绒毛密实厚重。选哪处的绒,做出来的被子可大不一样。
老手艺人怎么看绒毛
巷子尾的李奶奶做了四十年鸭绒被,她边挑绒毛边比划:“你看这上头的绒啊,像云朵似的,盖着轻飘飘的;下头的绒实在,压风。现在年轻人图省事,哪还管这些讲究。”她说着拿起两把绒让我摸,还真是,一把像棉花糖,一把像细沙。
要我说啊,这“上面下面”的讲究背后,其实是老辈人对日子的细心。就像挑鸭绒得看位置,过日子也得看分寸。太飘了不踏实,太沉了又累得慌。
现在机器分绒快是快,可哪有人手挑得准。有好几次见着年轻人来问,为啥老家带来的被子特别暖和,怕是加了什么特殊材料。其实哪有那么玄乎,就是老人家耐心地把上下绒按比例配得刚好。
昨儿个还听见个笑话,说有个姑娘网购鸭绒被,非要问客服“鸭子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睡觉的”。这话听着可乐,可细想想,现在人离乡土远了,连这些基本常识都模糊了。
其实找鸭子这事,说到底是在找过日子那份恰到好处的劲儿。就像这会儿天气转凉,要是被子里上下绒配得好,既不闷汗也不透风,那才叫一个舒坦。
有时候路过老作坊,看他们晾晒鸭绒,轻飘飘的绒毛在阳光里打转,忽然就明白了。这上下之间的学问,不就像咱们过日子嘛——该轻时轻,该重时重,分寸对了,日子就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