霸州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,附近还有哪些好去处
霸州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?这个问题最近总在脑海里打转。昨天趁着天气不错,我专门跑去转了一圈。
穿过熟悉的学院大门,右拐走进后街,最先闻到的是烤红薯的甜香。卖红薯的大姐还在老地方,只是推车换成了带玻璃罩的新款式。她说这几年学生爱点外卖,但天冷时她的生意反而更好。“姑娘们就爱这口热乎的”,她边说边给红薯翻面,焦糖色的表皮裂开,露出金黄的瓤。
那些熟悉的老店
再往前走是王阿姨的文具店。店面比记忆里小了些,但货架摆得满满当当。手账贴纸、荧光笔、毛绒挂件,都是女孩子们喜欢的样式。王阿姨说现在学生买东西更看重颜值,“得经常进新品,不然跟不上潮流”。结账时她顺手送了我便签,“以前你常买的那种”,这个细节让人心头一暖。
转角那家奶茶店还在,但招牌从“朵朵茶饮”换成了“茶语时光”。店员说老板没换,只是去年重新装修了。点了一杯珍珠奶茶,味道和七年前几乎没变,甜度刚好,珍珠依旧蚕弹。坐在靠窗的位置,能看到叁叁两两的学生经过,她们讨论着专业课和周末计划,让人想起自己的大学时光。
这条街确实变了些模样。原来卖煎饼的摊位变成了连锁便利店,修鞋铺变成了自助照相馆。但那些真正承载记忆的地方都还在,只是悄悄换了种存在方式。
新发现的小天地
在巷子深处,意外发现了一家新开的二手书店。店面不大,书架一直顶到天花板,过道仅容一人通过。老板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,他说特意选在这里就是因为喜欢学校的氛围。店里有很多绝版小说和旧杂志,还能找到十年前的教材。淘到一本2005年的《读者》,扉页上有前任主人写的读书笔记,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流很有趣。
书店隔壁是今年刚开的顿滨驰手工坊,可以做手机壳、羊毛毡和陶艺。透过玻璃门,能看到几个女生正埋头给手机壳贴水钻,桌上散落着亮片和胶水。老板说周末需要预约,很多人一待就是整个下午。
走着走着肚子饿了,才发现已经过了午饭时间。这条街的美食确实值得好好说说。街口的麻辣烫生意依然火爆,十几种菜品任选,汤底是老板的独家秘方。新开的螺蛳粉店排着队,味道正宗,加个炸蛋是标配。还有家卖卷饼的摊位,饼皮现擀现烙,包着土豆丝和里脊肉,份量实在,难怪总有人围着等。
在水果店买了盒草莓,老板细心地在盒底垫了层纸巾。“怕颠坏了”,他解释道。这种人情味,是电商平台永远无法替代的。
夕阳西下时,后街渐渐热闹起来。下课的学生们从学院门口涌出,熟门熟路地走向自己心仪的小店。奶茶店前排起队伍,文具店里传来试听耳机的音乐声,煎饼摊的香味飘出很远。眼前的景象让人确信,这条街依然活着,而且活得挺好。
华灯初上,我准备离开。回头望去,后街的灯火次第亮起,像一条发光的河流。那些灯光里,有学生的欢笑,有店家的坚守,也有像我们这样偶尔回来看看的人,在这里留下的点点滴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