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海选场子,成都海选活动现场实况
成都的午后阳光斜照进商场中庭,临时搭建的舞台前早已围了好几圈人。工作人员匆匆调试着音响,空气中飘着若有若无的咖啡香。
“接下来是37号选手。”主持人话音刚落,一个穿着校服的男生快步上台。他抱着吉他的手指微微发抖,可当第一个和弦响起,整个人都松弛下来。他唱的是首民谣,声音干净,像午后穿过梧桐叶缝隙的光斑。
台前幕后的温度
后台比想象中拥挤。几个女孩共用一面镜子补妆,互相整理着衣领。穿民族服装的阿姨安静地坐在角落,手里还捏着绣了一半的香囊。角落里,有个男生反复练习着一段街舞动作,汗水顺着鬓角滑落。
“第叁次来了,”穿着红裙子的女孩对我笑笑,“前两次在海选就被刷了。”她捏着号码牌的手指关节发白,“但这次感觉不一样。”她说早上六点就起床开嗓,地铁上还在背歌词。
旁边大爷插话:“我每年都来看这成都海选场子,比电视上真实多了。”他指着台上正在唱戏的年轻人,“你看那孩子,去年还不敢抬头,今年台风多稳。”
确实,这里没有剪辑,没有后期,每个细节都真实得触手可及。有人忘词,有人跑调,但也总有那么几个瞬间,能让你心头一动。
意料之外的插曲
下午四点,出了点状况。一个表演杂技的小伙子失手,道具撒了一地。他愣在台上,脸涨得通红。观众席响起掌声,主持人上前拍拍他的肩:“要不,再来一次?”
第二次他成功了,而且比任何一次排练都完美。下台时他眼眶发红,对着评委深深鞠躬。这种不完美的真实,反而成了今天最动人的表演。
评委席上,穿唐装的老师傅点评很接地气:“技巧可以练,但眼里的光练不出来。”他说的“光”,大概就是对舞台最纯粹的热爱吧。
夜幕初垂,商场亮起暖黄的灯。成都海选场子的热闹还在继续,每个上台的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。那个穿校服的男生最终晋级了,他听到结果时怔了一下,然后对着台下深深鞠躬。
走出商场,晚风带着火锅的香气。想起今天看到的种种,忽然觉得,这样的成都海选活动现场实况,比任何精心编排的节目都更接近艺术的本质——它不完美,但有温度;它充满未知,却也因此格外生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