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泉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邻近车站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3:34:18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个总被匆匆路过的地方

每次从福泉火车站出来,人们总是行色匆匆。出租车排着队,公交车等着客,大家的目标都很明确——赶紧离开,或者快点抵达。我见过不少旅客,一出站就伸长脖子张望,嘴里念叨着某某酒店、某某景区,却很少有人会把目光投向火车站正对面,那条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小巷。

说实话,那条福泉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第一眼确实不太起眼。巷口被几家卖杂货和水果的小摊挡着半截,地上偶尔有点湿漉漉的,大概是刚泼的洗菜水。可你要是因为这份普通就错过它,那可真是亏大了。

我头一回走进去,纯粹是因为饿了。那天火车晚点,到站时已经下午叁点,肚子饿得咕咕叫。想着找个地方随便垫吧两口,一抬头就看见了那条巷子。巷口飘来的炒菜香味,像只手似的把我直接拽了进去。

越往里走,越觉得别有洞天。这邻近车站的小巷,简直是另一个世界。外面是车轮滚滚、人声嘈杂,里头却是烟火氤氲、生活从容。才走了十几米,就看见五六家小饭馆,招牌都旧了,但桌椅擦得锃亮。有家卖豆花饭的,老板娘正慢悠悠地端着大碗给客人上菜;隔壁粉面馆的老板在门口剥蒜,一颗一颗,特别仔细。

我挑了家人多的坐下,要了碗肠旺面。等面的工夫,和旁边一位大哥聊起来。他说他在火车站工作了八年,几乎天天来这儿吃午饭。“这些店啊,都是老街坊开的,味道正,价钱也实在。”他指了指对面那家卖糍粑的小推车,“那家做了十几年了,我都看着他们家孩子从小学上到大学。”

正说着,我的面来了。红油亮汪汪的,肥肠炖得软糯,血旺嫩得像豆腐。吸溜第一口,我就知道来对地方了——这才是本地人吃的味道,比那些旅游街的“特色小吃”地道多了。

吃饱了继续往里逛,发现这福泉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还真不简单。除了饭馆,还有修鞋的老师傅,摊子虽小,工具齐全;有开了二十年的杂货铺,卖的东西从针头线脑到酱油醋盐,应有尽有;甚至还有家旧书店,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大爷,正捧着本泛黄的书看得入神。

巷子不宽,两边楼房的外墙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。晾衣绳横跨巷子两侧,挂着刚洗好的衣服,在微风里轻轻摇晃。有老人在自家门口晒太阳,眯着眼睛看来往的行人;几个孩子放学了,背着书包从巷子深处跑出来,笑声清脆得很。

我突然觉得,这条邻近车站的小巷,就像是福泉这座城市的一个缩影。它不张扬,不华丽,却实实在在承载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。火车站来来去去的都是过客,而这条巷子里,是扎下根来的日子。

后来我又去了几次,每次都会发现点新东西。春天的时候,有户人家在窗台上养了几盆花,开得正艳;夏天傍晚,不少人搬着小板凳坐在巷子里乘凉,摇着蒲扇闲话家常;秋天来了,有家人晒了辣椒,红彤彤地铺了一地;冬天时,从各家厨房飘出的白气,把整条巷子烘得暖融融的。

现在我每次来福泉,出火车站后的第一件事不再是急着打车,而是先穿过马路,到那条巷子里转一转。有时候是吃碗面,有时候就是随便走走,看看那些熟悉的面孔还在不在,感受一下那种踏实的生活气息。

如果你哪天也来到福泉火车站,不妨去对面的小巷子看看。别急着赶路,花上半小时,在那条邻近车站的小巷里走一走。尝尝小馆子的家常菜,和店老板聊两句,看看修鞋师傅怎么一针一线地把破了的鞋子修补如新。我相信,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福泉,一个藏在车站背后、真实而温暖的福泉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