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宫二维码约茶飞虫,南城扫码品茶邀约
最近朋友圈里总看到有人晒出喝茶的美照,不是那种正襟危坐的茶道表演,而是叁两好友举着茶杯自拍的轻松模样。照片角落偶尔会闪过一个黑白小方块,上面写着"南宫"字样。
那天路过南城咖啡店,玻璃窗上贴着张水墨风的二维码,旁边毛笔字写着"扫码约茶"。我犹豫着要不要扫——现在骗子这么多,万一点进去是推销广告怎么办?但那个水墨荷花画得真雅致,手指不由自主就点开了扫描框。
茶香里的惊喜偶遇
手机跳出个素雅界面:青瓷色底纹配着竹叶剪影,显示着"南宫茶会预约"。选时间那栏挺有意思,不是冷冰冰的几点几分,而是写着"晨雾初散""午后蝉鸣""月上竹梢"这样的时辰。我选了周末的午后时段,支付定金时才发现,原来不是去茶城店铺,而是藏在老城区巷子里的独立茶室。
找到地方费了点功夫。青砖墙门脸很不起眼,推门却闻到扑鼻茶香。穿棉麻褂子的茶艺师正在烫杯子,见到我就笑:"是扫码预约的客人吧?刚到的凤凰单丛,正好醒过两遍了。"
隔壁桌几个年轻人显然也是通过南宫二维码约茶飞虫找来的,正围着茶盘学怎么闻香。戴眼镜的男孩第叁次把茶水洒在茶船上,同伴们笑作一团。茶艺师不慌不忙递过新茶杯:"没关系,陶渊明当年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,喝茶这事儿,自在最重要。"
紫砂壶嘴飘出的白雾带着蜜兰花香,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外婆的搪瓷缸。她总是抓把茉莉花茶扔进缸子,冲上开水就能喝整天。现在的茶具精致多了,可那份让人安心的温热,倒还和从前一样。
茶艺师转动闻香杯的动作像在变魔术。她说这手法是从潮汕功夫茶改良的,既保留传统又适合现代人节奏。窗外槐花正好落在茶席上,她轻轻拂去:"现在年轻人通过南城扫码品茶邀约过来,我们就把茶席摆到院子里,偶尔还有猫跑来蹭茶喝呢。"
第二次去时遇到对老夫妇。阿姨说儿子教他们用手机预约,现在每周都来学不同的茶。叔叔端着建盏仔细端详茶汤颜色:"比在家泡袋装茶有意思多了,你看这茶沫像不像山水画?"
茶凉了续,续了又凉。当夕阳斜照进木格窗,在茶汤里投下斑驳光影时,我忽然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南宫二维码约茶飞虫。不是赶时髦,而是给快节奏生活留个透气的缝隙。就像茶艺师说的,手机扫码只要叁秒钟,但接下来的两小时,你可以完全属于自己。
临走时茶艺师包了包茶样给我。素白棉纸裹着乌龙茶叶,麻绳系成如意结。她说这是今天喝的同款,回家用马克杯也能泡。我接过时闻到纸上淡淡的墨香,忽然想起首次见到那个二维码时的犹豫,不禁弯了嘴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