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同城饮茶,常州本地茶友相约品茗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7:32:28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两天翻朋友圈,总能看到有人在发“常州同城饮茶”的消息。说来也巧,上周六我就被一位老同事拉去参加了这么一场茶聚,地点选在青果巷一家新开的茶室。

那地方门脸不大,推开木门却别有洞天。老板是个穿亚麻衫的年轻人,正蹲在院子里的石臼前捣薄荷,茶香混着草叶的清冽气息扑面而来。我们五六个人围坐在老榆木茶桌旁,起初还有些生分,直到第一泡金骏眉斟上来,话题就像茶汤上氤氲的热气,慢慢晕开了。

茶香里的常州旧事

坐我斜对面的周老师是地道常州人,他转着白瓷杯说:“现在年轻人总以为喝茶是老派,其实我们小时候,天宁寺旁边的茶摊子从早到晚都坐满人。”他描述的画面真鲜活——穿汗衫的老茶客摇着蒲扇,搪瓷缸里泡着便宜炒青,下棋声、评弹声和茶壶冒汽的呜呜声混成一片。我抿了口茶汤,忽然觉得这杯中的暖意,竟连着这座城市几十年的烟火气。

话题不知怎的转到常州特有的饮茶习惯。茶室老板送来茶点时插话:“本地老茶客最爱用玻璃杯泡碧螺春,说这样能看清茶叶跳舞。”他示范着将沸水沿杯壁缓缓注下,翠绿的芽叶果然在杯中舒展开来,像刚醒来的春柳。有人打趣该给这种喝法申请非遗,满屋子笑声惊起了檐下的画眉鸟。

窗外飘起细雨,雨丝顺着黛瓦滴落在石缸里的睡莲叶上。此时第二泡正山小种恰到好处,带着桂圆干的甜香。坐我旁边的美术老师忽然掏出速写本,寥寥几笔勾勒出雨中茶院的景致。她说每个月都会参加这样的常州同城饮茶活动,“比在画室里闭门造车强多了,这些鲜活的日常才是创作源泉”。

茶过叁巡,新来的小姑娘说起她第一次参加常州本地茶友相约品茗的趣事。她误把茶海里凉了的茶汤当洗杯水,整壶倒进茶盘时,在场的老茶友却笑着说:“这倒好,给茶盘也润润喉。”这份宽容让她瞬间放松下来。听到这儿,我不禁想起自己刚进门时的拘谨,现在不也端着茶杯翘起了二郎腿?

雨停时已是黄昏,我们准备散去。老板往每人手心放了一小包自制茶点:“用隔壁菜场新收的桂花炒的,下次常州本地茶友相约品茗还在这儿。”走出巷口,华灯初上的延陵路车流如织,我却觉得衣襟上还沾着那缕茶香。原来所谓常州同城饮茶,图的不仅是那盏茶汤,更是让忙碌的现代人能有个地方停下来,像茶叶在杯中舒展那样,把皱巴巴的日子慢慢泡开。

手机震动了一下,群里已经开始讨论下周末的茶聚选址。我望着窗外渐亮的街灯,忽然期待起下一场相逢——或许在老运河边的某处院落,或许就在某位茶友家的阳台上。这寻常的人间烟火,因一杯茶而变得格外温润绵长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