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林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,穆林学子随时服务200元
这几天在校园论坛上总刷到个挺有意思的帖子,标题就叫"穆林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"。第一次看到时我还在想,现在的大学生都这么会玩了吗?
抱着好奇加了那位同学微信,没想到刚通过好友申请,对方立刻发来段语音:"学长需要帮忙吗?我就在叁号教学楼附近。"声音听着挺阳光,还带着点喘气声,估计是刚下课赶路。我随口问了句能帮买奶茶吗,他秒回:"可以,南区奶茶店现在排队大概十分钟,要什么口味?"这反应速度把我给惊着了。
校园里的及时雨
后来熟悉了才知道,这个穆林学子随时服务200元的点子,是他们几个贫困生琢磨出来的。小陈跟我算过账:"帮取快递5块,代课15块,临时陪诊30块,凑满200块就能包天。"有次我电脑突然蓝屏,正好在赶课程论文,急得满头大汗时想起小陈。他挎着工具包跑过来,边拆电脑后盖边说:"学长别急,上次法学院学姐的进水电脑我都救回来了。"手指在键盘上啪嗒啪嗒敲着,居然真在半小时里把文件都抢救出来了。
现在校园里像他们这样的服务小组越来越多了。有次下雨天看见个男生抱着叁把伞在图书馆门口等人,羽绒服袖口都淋湿了还在低头回消息。问起来他笑笑:"客户说要给室友惊喜,定制了雨中送伞服务。"这年头同学们的需求真是五花八门,有让帮忙在告白现场弹吉他的,有需要临时遛宠物的,还有要找辩论赛陪练的。
你说这些孩子图什么呢?小陈有次送文件时跟我说实话:"比发传单轻松,挣得还多。"他上周刚用攒的钱买了台二单反,说话时眼角都带着笑。现在他们团队已经发展到七八个人,还搞了个值班表。最忙的是期末那阵子,经常同时接到叁四个订单,这群穆林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的状态,简直比外卖平台的骑手还拼。
不过也有人质疑这样会不会影响学习。我特意观察过,他们其实特别会安排时间。有次约小陈帮忙搬书,他提前十分钟就到了,手里还攥着本单词卡。等我的时候就靠在墙根背英语,见到我不好意思地挠头:"下午要听写,得见缝插针。"
意想不到的收获
更让我惊讶的是,这项穆林学子随时服务200元的业务,居然还促成了几段缘分。美院的小柳接了个代画作业的活儿,结果和雇主发现两人都喜欢浮世绘,现在经常约着去看展。体育系的男生帮代取健身器材,反而被健身房老板看中,周末去当兼职教练了。
昨晚十点多看到小陈更新朋友圈,照片里五六个人围着小吃摊,配文是"今天帮学姐找回丢失的鲍盘,收获一顿烧烤"。想起白天碰到他时,这个大叁男生正边啃面包边跑向快递站,背包上挂着的服务灯牌在夜色里特别亮。或许对这群年轻人来说,这已经不单纯是赚钱的方式,更成了连结彼此的特别经历。
现在走过校园林荫道,偶尔会留意那些行色匆匆的学生。他们或许正赶往下一个需要帮助的同学身边,背包里装着各种可能用上的工具。这片园子里每天都在发生新的故事,而"随时服务"这四个字,正在被这群年轻人赋予更温暖的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