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金品茶上课,茶香课堂雅聚时光
那天的阳光正好,从木格窗斜斜地照进来,在榆木茶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茶艺师林老师轻轻提起白瓷壶,一道琥珀色的水柱注入杯中,激起细密的茶沫。“咱们今天这堂瑞金品茶上课,不讲大道理,就聊聊怎么把一杯茶喝明白。”她说话时眼角带着笑意,像是和老朋友聊天。
坐在我左手边的王姐是第一次来,她小心翼翼地捧着茶杯,深吸一口气:“这茶香真好闻,跟我平时泡的完全不一样。”确实,这间茶香课堂有种特别的氛围,既不像教室那样严肃,也不像茶馆那么随意。墙上挂着裱好的书法,写着“茶韵人生”四个字,角落里的老收音机正放着评弹,吴侬软语和茶香缠绕在一起,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。
从一片叶子说起
“你们猜猜,这片叶子从树上到杯里,要经历多少道工序?”林老师捏起一片干茶,放在掌心让我们细看。那茶叶蜷缩着,颜色墨绿,实在其貌不扬。“采青、萎凋、揉捻、发酵、干燥……每道工序都在改变它的命运。”她顿了顿,像是在给我们时间消化,“就像人一样,经历塑造性格。”
我端详着杯中舒展的叶片,忽然觉得这杯茶有了生命。原来我们平时囫囵吞下的,是这么多人的心血和时光。老陈——坐在窗边的退休教师——推了推眼镜:“我以前喝茶就是解渴,今天才知道,这是在喝一片叶子的故事啊。”
林老师笑了,又给我们续上一泡:“所以嘛,慢一点,给它时间展开,也给我们自己时间品味。”水温稍降后,茶汤的滋味果然更醇和了,舌尖能尝到淡淡的甜,像山泉的回甘。
说来有趣,同样是这群人,刚进门时还略显生分,现在却自然而然地聊开了。李阿姨说起她老家自己炒茶的方法,张大哥分享他收藏的紫砂壶……茶杯端起放下间,陌生感就这么融化在氤氲茶香里。
茶桌上学问多
“注意看这第二泡的颜色,”林老师倾斜公道杯,“比第一泡深了,是不是?这就叫茶醒了。”她教我们如何观色、闻香、品味,每一个步骤都简单,却需要静下心来感受。王姐学得最认真,还掏出小本子记笔记。
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看爷爷泡功夫茶,那时只觉得繁琐,现在才懂得,那不是形式,而是一种专注的状态。就像此刻,整个教室安静得能听见水沸的声音,大家都不说话,全神贯注地看着林老师手上的动作——温杯、投茶、悬壶高冲……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玩味。
“其实啊,”林老师放下茶壶,“品茶和过日子是一个道理。急不得,慌不得,得给自己留白。”她指了指窗外那棵老槐树,“你看它,春天发芽,夏天茂盛,都有自己的节奏。”
老陈点点头:“确实是这个理。我们这些退休的人,最该学的就是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。”他轻轻转动茶杯,端到鼻前闻了闻,那神情像是在和老朋友对话。
不知不觉,茶已过五泡,颜色渐渐变浅,但滋味愈发清甜。林老师说这是“水味”出来了,好比人生的不同阶段,各有各的美好。桌上摆着茶点,大家边喝边聊,从茶叶聊到家常,从茶具聊到旅行。这哪里是上课,分明是一场老友的雅聚时光。
夕阳西斜时,课程接近尾声。林老师给我们每人包了一小包今天的茶叶:“带回去,明天自己泡一杯,看看还能喝出今天的味道吗?”我接过那小小的纸包,感觉接过的不是茶叶,而是一个温暖的午后,一段慢下来的时光。
走出教室,晚风拂面,唇齿间还留着茶香。回头望去,那间亮着暖黄灯光的茶室,像城市里的一个小小驿站,让匆忙的人们有机会停下来,在一杯茶的时间里,找回生活本该有的温度。明天,我还要这样泡一杯茶,慢慢喝,慢慢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