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兴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附近200元的情感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7 18:30:57 来源:原创内容

黄昏的公交车

那趟从嘉兴开往王江泾的城乡公交,总是挤满了刚下班的工人。老陈扶着栏杆,看着窗外掠过的厂房和农田交错拼接。他每周五都会坐这趟车,去见一个叫小梅的女人。

“200块钱,就够我们待上大半夜。”老陈有次在面馆里边吃面边跟我说起这事,“她给我煮碗热汤面,我们看看电视,说说话,天亮了我就走。”他说这话时眼神很平静,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。

城中村的灯光

小梅住的地方在城乡结合部,一栋农民房的叁楼。房间很小,但收拾得干净。她说前夫欠了债跑掉了,留下她和上初中的女儿。在服装厂打工一个月四千多,不够用。

“我不觉得自己在做坏事。”小梅低头整理着围裙,“老陈人老实,就是孤单。他老婆走得早,孩子在别的城市。我们...算互相陪伴吧。”

老陈第一次去是经人介绍的。那时他刚退休,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房子里,整夜整夜睡不着。朋友神秘地塞给他一个地址,说“200块钱,有人陪你说说话”。

他记得第一次推开那扇门时的手抖。小梅穿了件洗得发白的连衣裙,给他倒了杯茶。那晚他们没做什么,就是聊了半宿。说起各自的孩子,说起生活的不易。

一碗面的温度

后来这就成了习惯。每周五晚上,老陈带着菜去,小梅下厨。有时是一条鱼,有时是半只鸡。他们像寻常夫妻一样吃饭,聊聊这一周发生了什么。

有次小梅发烧,老陈来了看见,二话不说就去药店买药,守了她一夜。那天他多留了100块钱,小梅死活不要。“说好200就是200,”她执拗地说,“多了不行。”

老陈的女儿知道他这事,在电话里发了好大脾气。“爸,你不嫌丢人吗?缺钱我给你,别去那种地方了。”

“你不懂。”老陈只回了这叁个字。

小梅的女儿也不知道妈妈的事。她住校,周末才回家。每到周五晚上,小梅会提前把女儿安排到邻居家写作业。这个200块钱的爱情,需要太多的遮掩和安排。

雨夜的告别

去年冬天,小梅说女儿要上高中了,花费大,她打算跟同乡去广州打工。“那边工资高些,”她说,“能多存点钱。”

老陈点点头,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,“这里面有五千,你先用着。”小梅还是没要。

最后一晚,他们还是像往常一样吃了饭。外面下着雨,老陈起身要走时,小梅突然哭了。“这叁年,谢谢你,”她说,“你让我觉得自己还是个被人惦记的女人。”

老陈拍拍她的肩,撑开伞走进了雨里。

现在老陈还是一个人住,还是每周五坐那趟城乡公交。不过他不是去找小梅,而是去王江泾的一家小面馆吃面。“老板,来碗雪菜肉丝面,”他总是这么说,“多放点葱花。”

面馆的老板娘长得有几分像小梅,尤其是低头下面的时候。老陈就坐在那里,慢慢吃着,听着周围工人们热闹的聊天声。热气腾腾的面条模糊了他的眼镜,也模糊了窗外的夜色。

那个嘉兴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就这样留在了记忆中,像一碗朴素却温暖的面,填满了两个孤独灵魂的空洞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