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城100米内学生约,附近学子相约相聚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0:33:49 来源:原创内容

聊城这地方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可有时候找个能一起写作业的同伴还真不容易。上周叁下午,我对着数学卷子发愁时,手机突然弹出条消息——同桌小陈转发来个链接,标题赫然写着"聊城100米内学生约"。

点开一看才发现是本地新开发的校园社交平台。这个功能挺有意思,只要开启定位,就能看见周围百米内同样在线的同学。我试着按了那个淡蓝色的定位按钮,地图上立刻冒出几个戴着学士帽的小头像。

第一次线下见面

约在校园湖边的长椅见面时,我手里还攥着擦汗的纸巾。最先到的是物理系的学长,他抱着两本习题集,眼镜片上还沾着粉笔灰。"在实验室算错数据了?"他推推眼镜苦笑道,"来这儿换换脑子,顺便看看能不能约到讨论小组。"

陆陆续续又来了叁四个人,有个扎马尾的女生掏出随身带的红枣分给大家:"总在图书馆看见你们,没想到今天以这种方式正式认识。"她边说边打开手机,"我建个群吧,以后谁遇到难题就在群里喊一声。"

那天傍晚我们一直聊到路灯亮起。最让我惊讶的是,就隔着两栋宿舍楼的美术生小赵,居然和我喜欢同个插画师。她说总以为这栋楼里都是泡在实验室的理科生,"早知道就该早点用这个附近学子相约功能"。

后来这个群真的派上大用场。期中考试前夜,群里凌晨两点还有人在问化学公式。第二天考场门口,那个熬夜复习的同学塞给我一罐咖啡:"多亏你们昨晚在线讲题。"易拉罐上贴着便签条,画着可爱的笑脸。

现在每周五放学,我们固定会在叁楼自习室碰头。有时是正经的学习小组,有时就是单纯分享各自带来的零食。上周下雨,七八个人挤在露台讨论社会调研报告,雨棚漏水打湿了笔记本,大家笑着把资料举过头顶继续争论。

班主任偶然在操场遇见我们,听说了这个线下学习圈还挺惊讶:"原来你们用这种方式把线上线下结合起来了?"她后来还在班会上提议,让各班班委也参考这种模式。

昨天路过行政楼,正好看见社团联合会在布置"校园邻里节"的展板。宣传海报上印着的标语,莫名让我想起那个偶然发现的平台——"让百米内的相遇,变成青春里最温暖的巧合"。

其实科技未必会让人们疏远,关键看我们怎么使用它。就像现在,我正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新消息:"明天下午叁点,老地方见?我带了家里做的桂花糕。"发送这条消息的同学,住在离我宿舍九十八米远的七号楼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