喀什品茶上课工作室,喀什茶艺学习交流空间
走进喀什品茶上课工作室,一股淡淡的茶香就飘了过来,像是老朋友在打招呼。这地方不算大,但特别敞亮,几张原木茶桌摆得整整齐齐,架上放着各色茶罐——普洱、龙井、铁观音,还有新疆本地的药茶。墙上挂着书法写的"和静清寂",看着心里就静下来了。
记得头回来的时候,我连绿茶红茶都分不太清。老师是个穿棉麻褂子的维吾尔族大叔,他捏了一撮茶叶在掌心,笑着说:"你看这茶叶卷得多紧实,像不像在睡觉?等热水一冲,它伸懒腰的样子才好看呢。"他边说边示范,注水的手势特别轻,真的看见墨绿的叶片在水里慢慢舒展开来。那天我才知道,原来泡茶不是倒水那么简单。
当茶香遇见十二木卡姆
最让我惊喜的是,这个茶艺学习交流空间还经常办特别的活动。有回赶上维吾尔族古尔邦节,老师把茶台搬到了葡萄架底下。他煮着茯砖茶,突然有位留着白胡子的老爷爷弹起了热瓦普。琴声像泉水叮咚,伴着茶香在院子里转悠。老师说:"你看,唐朝的茶沿着丝绸之路过来,就在这儿遇上了十二木卡姆。茶啊,在喀什从来不只是茶。"
后来我常约朋友周末过来。其实要说学会了多少茶道技巧倒也不见得,但确实养成了些新习惯。比如现在买茶叶会先闻闻干茶香,泡之前总要温个杯。最重要的是,在这间喀什品茶上课工作室里,我好像学会了怎么让时间慢下来。盯着茶海上氤氲的热气发呆,听着邻座用维吾尔语聊天的细碎声响,这种闲适在别处还真不太容易找到。
前两天又去,看见个七八岁的小巴郎子踮着脚在茶台前帮忙分茶。他妈妈在旁边笑着说:"这孩子现在比我还讲究,非说奶茶要用滇红才够味。"老师转头冲我眨眨眼:"你看,咱们这茶香可是要传代了。"窗外飘来烤包子的香味,混着屋里正山小种的蜜香,这种奇妙的搭配,大概就是喀什独有的味道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