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海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车站旁的小巷风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1:10:55 来源:原创内容

乌海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

出了乌海火车站,一股子热闹劲儿就扑面而来。广场上人来人往,出租车排着队,喇叭声混着拉客的吆喝,是那种典型的、带点儿匆忙的车站氛围。我每次在这儿下车,总忍不住朝马路对面望。跟气派的火车站一比,那边几排矮房子夹出来的一条条小巷子,就显得格外安静,像另一个世界。今天时间宽裕,我拖着行李箱,决定过去溜达溜达。

穿过马路,仿佛跨过了一道无形的界线。身后的嘈杂声一下子被吸走了大半,耳朵里清静下来。脚下的水泥路面不算平整,有些地方坑坑洼洼的,积着前两天下雨的泥水。巷子不宽,两边是些有些年头的店铺,招牌的漆色褪了,字迹也有些模糊。一家五金杂货店门口,老板正坐在小马扎上,慢悠悠地收拾着地上的铁丝,看见我走过,只抬了抬眼皮,又低头忙活自己的事儿。

这车站旁的小巷风貌,和我想象的差不多,但又具体得多。空气里有种复杂的味道,是旁边小饭馆飘出的油烟味儿、老旧房屋的潮气,还有不知哪家传来的、淡淡的煤灰味儿混合在一起的。这种味道不讨人嫌,反而让人觉得挺真实,是生活本来的样子。走着走着,能看到几家小旅馆,价格写得清清楚楚,一看就是为赶火车的旅客准备的;还有那种传统的理发店,红蓝白叁色的转筒慢悠悠地转着,老师傅在给一位大爷剃头,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。

我突然觉得,这条小巷就像是火车站的一个补充。火车站负责迎来送往,是体面的“门面”;而这条乌海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则负责容纳那些风尘仆仆的、需要片刻歇脚的、或者就在附近讨生活的人。它不那么光鲜,甚至有些杂乱,却充满了烟火气。一个大哥穿着工装,从旁边的出租屋里出来,手里提着安全帽,快步朝车站走去,他的背影很快消失在巷口。

再往里走,巷子出现了岔路,更窄了。两边晾晒着衣物,偶尔有自行车叮铃铃地响着铃,小心地穿行。几个老人坐在自家门口的小凳子上,眯着眼晒太阳,看着我这个陌生的过客,眼神里没有好奇,只有一种见惯了人来人往的平静。我停下来,假装看手机,其实是在听他们用本地话闲聊,说的都是家长里短,柴米油盐。这种节奏,和几十米外那个追求效率和速度的火车站,真是鲜明的对比。

我在想,有多少人从这条小巷走出去,坐上火车,奔向远方;又有多少人从火车站走出来,拖着疲惫的身子,钻进这条小巷,寻找一个暂时的落脚点。它见证了多少离别和重逢,收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。这车站旁的小巷风貌,其实就是一座城市最接地气的毛细血管,它不负责宏大叙事,只负责消化那些具体的、微小的悲欢。

阳光斜斜地照下来,把房檐的影子拉得老长。我看时间差不多了,便转身往回走。重新穿过马路,回到火车站广场,那股熟悉的喧嚣再次将我包围。回头再看,那条小巷依然静静地待在那里,仿佛我刚才经历的短短十几分钟,是一场短暂而真实的抽离。它就在那儿,不声不响,却是许多故事的起点,也是许多旅程的终点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