衡水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小巷深处150元的温情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4:44:29 来源:原创内容

巷口飘来的芝麻香

叁轮车夫老陈蹬到巷口时总会停下来买两个烧饼。巷子窄得只能容两人侧身而过,晾衣绳上挂着各色衣裳,在风中飘得像万国旗。烧饼摊的老板娘认得他,总要往纸袋里多塞一把炸花生:“给刘老师带的吧?她爱吃这个。”

这条藏在衡水老城区的小巷,地图上找不着名字。墙皮剥落的地方露出青砖,砖缝里钻出青苔。老陈把叁轮停在巷口槐树下,拎着烧饼往深处走。走到第七个门洞,木门虚掩着,他推门时特意清了清嗓子。

150元的约定

刘老师正在院子里晾床单。见了他,湿手在围裙上擦了擦,接过烧饼时眼睛弯成月牙。她取出泛黄的铁皮盒子,数出叁张五十元纸币。老陈摆摆手:“说好了一百五,多一分不要。”

这事得从半年前说起。老陈的儿子查出先天性心脏病,手术费要八万。那晚他在巷口哭,刘老师路过听见了。第二天清晨,她敲开老陈家的门,递过来厚厚的信封:“先救孩子要紧。”老陈要写借条,刘老师指着巷子尽头:“你要实在过意不去,每天接送我去学校吧,一次五块,抵到还清为止。”

其实学校就在巷尾,走路不过十分钟。

老陈的破叁轮吱呀呀响,刘老师坐在后座撑着伞。雨天遮雨,晴天遮阳。巷子里的邻居见了都笑:“刘老师这专车气派。”她扶着老陈焊的扶手说:“比小汽车舒坦,能看风景。”

铁皮盒里的星光

刘老师的丈夫去得早,女儿在深圳成了家。她退休后留在衡水教留守儿童,说舍不得这里的烟火气。那铁皮盒子是丈夫留下的,原本装喜糖,现在装着零钱和票据。每次老陈送来卖废品的钱、邻居给的感谢费,她都仔细收好,等凑够一百五,就让老陈来取。

有回老陈问:“您明明帮我垫了叁万,为啥非要这一百五?”刘老师正在择韭菜,头也不抬:“这样你才能天天来啊。我一个人吃饭不香,你来了能多说说话。”老陈鼻子一酸,从此每天多跑两趟车,就为赶在饭点前回来,陪刘老师吃晚饭。

巷子西头修鞋的杨爷爷,东头卖菜的林阿姨,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。谁家有难处,不说借不说送,只说“帮我个忙”。修鞋的说“帮我试穿一个月”,卖菜的说“帮我尝尝新进的菜”。巷子里从此多了许多“债主”和“债务人”,却比任何时候都暖和。

槐花落满叁轮车

昨夜下了场雨,今早巷子里的槐花落了一地。老陈的叁轮车厢里铺了层白,他舍不得扫,等刘老师来看。刘老师果然惊喜,捡起一朵别在鬓边:“像不像结婚时戴的花?”老陈嘿嘿笑,从车座下掏出个小盒子:“儿子手术成功了,这是第一笔还款。”

刘老师打开盒子,里面整整齐齐放着十五张十元纸币。她抽出一张,其余的推回去:“今天开始,车费涨到十块。”见老陈要急,又补了句:“剩下的是利息,存在你那儿。等我走不动了,你得用这叁轮推我去看桃花。”

巷子深处飘来煤炉的味道,谁家在生火做饭。老陈突然说:“儿子手术前夜,我在这巷子里走了一宿。当时想,要是孩子没了,我也活不下去了。可走到您窗口,看见灯还亮着,就觉着还能再挺挺。”

刘老师把槐花从头发上取下来,轻轻放在铁皮盒里。那里已经存了厚厚一迭车费票据,最上面是今早的,用铅笔写着:五月十七日,晴,收到叁轮车费十元整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