偃师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通话叁小时五百元
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。那天邻居李阿姨扯着嗓子在楼道里打电话,我下楼倒垃圾时正好听见几句。她家小子今年刚上初二,平时看着挺老实一孩子,谁能想到会捅出这么大篓子。
“整整叁个钟头!电话费五百多块!”李阿姨举着手机账单的手都在发抖,“我跟他爸一个月话费加起来都不到一百,这小子倒好,一口气打了五百。”
电话那头究竟是谁
说起来这事也挺蹊跷的。现在初中生不都爱用微信聊天吗?怎么还打起长途电话了?李阿姨后来才弄明白,原来孩子是在跟外地转学的发小诉苦。两个孩子从小一起长大,今年开学发小随父母搬到南方,心里都憋着难受。
“我也知道孩子心里苦。”李阿姨叹了口气,“可这五百块钱对我们家不是小数目啊。”她家在菜市场有个摊位,得起早贪黑卖多少斤青菜才能赚回这五百块。
那天晚上,我看见她家小子低着头站在客厅里,手指绞着衣角。李阿姨本来想狠狠骂他一顿,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。“妈,我就是太想小远了……”孩子这话一说,李阿姨的眼圈立马就红了。
话费背后的故事
这事儿在邻里间传开后,倒是引发了不少讨论。隔壁王老师说,现在孩子压力大,有时候找个能说心里话的人不容易。她建议家长每周抽点时间,专门陪孩子聊聊天。
不过说到这个偃师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事,确实让人心疼。五百块钱对大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,可放在普通家庭,那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压力。
后来李阿姨想了个法子,她给儿子买了本电话卡,每月限定通话时间,既让孩子能跟好朋友保持联系,又不会造成话费超支。说来也怪,自从有了这个约定,孩子反而更懂事了,每次打电话都会注意时间。
其实想想,我们小时候不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?只是那时候没有手机,都是跑到公用电话亭,攥着几枚硬币,跟远方的朋友说上几句就匆匆挂断。
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可孩子们的情感需求还是一样的。他们需要倾听,需要理解,需要有那么个人,能安静地听他们把心里话说完。
这件事到最后,李阿姨没舍得打骂孩子。她在饭桌上轻声说:“下次想朋友了,跟妈说,咱们想办法。”这句话比任何责备都管用,孩子眼泪唰地就下来了。
说来也巧,没过多久学校开了家长会,专门提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。班主任特别强调,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,不能只看学习成绩。
那个五百元电话费的单子,李阿姨到现在还收着。她说这不是留着秋后算账,而是提醒自己,孩子正在长大,他们的心事同样值得认真对待。
如今偶尔在楼道里遇见,总能听见李阿姨和孩子有说有笑的声音。有时候是讨论功课,有时候就是闲聊。看来那五百块钱,买来的不只是一通长途电话,更是一个家庭的互相理解。
话说回来,要是早点发现孩子的情绪,也许就不会有这次学生通话叁小时五百元的事件了。不过生活就是这样,总是在经历中学会成长,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。
现在李阿姨家小子已经上初叁了,学习成绩不错,最重要的是,脸上总带着笑。他和那个远方的朋友依然保持联系,不过现在改用视频通话了,省钱又方便。
有时候想想,成长路上总得交点“学费”,只是这次交得有点意外,有点心疼,但也确实值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