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邑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子课堂茶韵体验时光
讲台上的青花瓷壶飘出缕缕白雾,整个教室都弥漫着龙井的豆香味。坐在第叁排的男生小心翼翼端起茶盅,先观其色,再低头轻嗅,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解一道数学压轴题。这是昌邑某中学周叁下午的常态——学生们在语文课上泡起了茶。
事情还得从去年秋天说起。李老师发现班上的孩子总盯着保温杯走神,索性把自家的紫砂壶带到了教室。“咱们今天不讲《醉翁亭记》,来讲讲欧阳修喝茶的故事。”没想到随手之举,竟让那些昏昏欲睡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。自那以后,语文课偶尔会变成茶艺课,孩子们给这种特殊的课堂起了个名字——茶韵时光。
当茶杯遇见课本
你肯定想问,泡茶不会耽误正课吗?刚开始家长们也有这个顾虑。可慢慢地,老师们发现,孩子们通过泡茶学会了静心。那个总坐不住的体育委员,现在能安静地完成整套冲泡流程;几个平时不敢发言的女生,居然主动分享自家采茶的故事。说来也怪,那些需要背诵的古诗文,在茶香里好像变得不那么难记了。
“水温度很重要,80℃刚好,太烫会把茶叶烫坏。”小林一边往茶海里分茶,一边和同桌分享刚学的知识。他们正在上地理课,老师让他们通过品茶了解中国茶区的分布。捧着那杯碧螺春,江南的烟雨朦胧似乎就在眼前。
最让人惊喜的是作文课。以前憋半小时写不出开头的学生,现在能对着杯中舒展的茶叶写出大段生动的描写。“茶叶像跳水运动员,在热水里翻了个身,然后慢慢沉底”——这样的句子经常出现在他们的周记里。
当然啦,不是所有课都适合喝茶。数学老师就明确表示:“解函数题时端着茶杯?万一洒在作业本上,叁角函数可不会替你哭。”所以孩子们都很清楚,只有在特定的“茶韵时光”里,才能享受这份特别的课堂乐趣。
最近学校还在走廊设置了几个茶歇角,课间十分钟,总有学生围在那里交流泡茶心得。教导主任偶然路过,非但没批评,反而建议他们记录不同水质对茶汤的影响——这不成了一道有趣的化学题吗?
窗外梧桐叶落了又长,教室里的茶香却从未间断。那些曾经分不清绿茶红茶的学生,现在能品出不同产区的特色;那些曾经毛手毛脚打翻水杯的孩子,如今动作轻柔而沉稳。或许这就是教育的另一种模样——不是把所有时间都塞进课本,而是留出片刻,让知识在茶香中慢慢沉淀。
下课铃响了,同学们小心地清洗茶具,把桌椅恢复原样。但那股淡淡的茶香,还会在教室里萦绕很久,就像这份特别的课堂体验,已经悄悄浸润了他们的校园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