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安泄火的小巷子,六安消夏的小巷风情
六安这地方,夏天来得特别早。刚进六月,日头就明晃晃地挂在天上,烤得柏油路面泛着油光,空气都跟着晃悠。这时候,最舒坦的,莫过于钻进那些老城区里曲里拐弯的小巷子了。
我说的这条六安泄火的小巷子,就在城东头。巷口窄窄的,两人并排走都嫌挤,两旁是斑驳的院墙,爬山虎密匝匝地铺满了半面墙,看着就凉快。一脚踏进去,嚯,那股子燥热好像真就被隔在外头了。头顶是两边屋檐挤出来的一线天,脚下是青石板路,年头久了,磨得油光水滑,走路得留神。墙角根儿,总有不知谁家泼的清水,洇湿一小片,散发着一股潮润润的、带着泥土气的凉意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儿
这巷子不长,但五脏俱全。走几步就能听见叮叮当当的响声,那是老张头的修车铺子。他总坐在个小马扎上,身边堆着些自行车零件,见人路过就抬抬头,咧嘴一笑,也不多话。再往里,是家开了几十年的剃头挑子,老师傅的手艺,推子、剪子在他手里翻飞,叁两下就给人拾掇得利利索索的。客人们眯着眼,享受着这片刻的清凉和安逸。
午后两叁点,太阳最毒的时候,巷子里反而最安静。只有知了在不知疲倦地叫着,声音拉得老长,听着让人有点犯困。这时候,巷子才能真正算得上是“泄火”的好去处。寻一处墙根的阴影坐下来,背靠着冰凉的石墙,眯缝着眼看光影在巷子里慢慢移动,心里头那股子被暑气蒸出来的无名火,不知不觉就平息下去了。偶尔有穿堂风吹过,带着井水的凉气和谁家厨房飘出的淡淡饭菜香,那滋味,比待在空调房里对着四堵白墙,不知要舒坦多少倍。
傍晚时分,又是另一番光景。家家户户开始张罗晚饭,小巷子里飘起炊烟,油锅刺啦作响的声音、大人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交织在一起,热闹而又踏实。人们搬出小桌子、小板凳,就在巷子边摆开,摇着蒲扇,吃着西瓜,聊着家长里短。这大概就是最地道的六安消夏的小巷风情了,它不是刻意营造的景致,而是日复一日、自然而然的生活画面。
如今城市变得飞快,高楼越来越多,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光。冷气是足了,可那份属于小巷子的、自然而然的凉快劲儿,好像也越来越难寻了。我总觉得,这条六安泄火的小巷子,藏着的不只是身体的凉爽,更像是一种慢慢来的老日子,一种能让人心静下来的魔力。下次你要是也觉得心里燥得慌,不妨也来这样的巷子里走一走,坐一坐,说不定,也能找到那份难得的清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