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泉品茶加惫工作室,龙泉茶道加惫工作室
最近路过城东,发现街角新开了一家“龙泉品茶加惫工作室”,墨底金字的招牌在阳光下特别显眼。说来也巧,我有个老朋友上个月刚在朋友圈晒过他们家的会员卡,照片里青瓷茶盏冒着袅袅热气,配文是"终于找到能安静喝茶的地方了"。这让我心里直痒痒,趁着周末得空,决定亲自去探个究竟。
推开那扇雕花木门
工作室比想象中更难找,藏在老居民区的梧桐树后面。推开仿古木门,风铃叮当作响,满屋茶香扑面而来。穿棉麻制服的小姑娘迎上来,说话声音轻轻柔柔的:“先生是第一次来?我们这儿可以单点也可以办会员。”她领着我穿过走廊,两侧包厢都用竹帘隔着,隐约能听见茶壶咕嘟声,却听不见人语喧哗。
老板是个四十岁上下的男人,正在茶台前给客人演示如何温杯。见我驻足观望,他笑着递来茶单:“试试我们新到的凤凰单丛?有山韵的。”我注意到他手腕上有道烫伤的旧痕,像常年摆弄茶具留下的印记。后来熟络了才知道,他祖上叁代都做茶叶生意,在潮汕老家还有片小茶园。
茶香里的时光
坐在二楼的落地窗前,服务员端来茶盘时特意提醒:“第一泡醒茶的水别浪费,浇在紫砂壶上养壶正好。”窗外是喧闹的菜市场,窗内却像另一个世界。邻座有位老先生独自品着铁观音,每啜一口都要对着光亮看看茶汤颜色。他告诉我,这家龙泉茶道加惫工作室最难得的是愿意按古法焙茶,“现在很多店图省事,都用电焙箱,他们还在用炭火慢慢煨”。
我点的正山小种渐渐泡开了,琥珀色的茶汤在白瓷杯里晃荡。服务员过来添水时说起他们最近在办“二十四节气茶会”,惊蛰那场来了不少年轻人,“都是冲着我们手打的抹茶来的”。她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,手腕翻转注水的姿势特别稳当。
走廊尽头的展柜里摆着各种茶具,有款汝窑杯子特别有意思,养出金线开片的客人能终身享受九五折优惠。老板说这是为了让客人慢下来:“现在人都太急了,烧水要即热式,喝茶要冷泡杯。其实啊,等着水慢慢烧开的过程,才是喝茶最珍贵的部分。”
暮色渐浓时,那位独自喝茶的老先生开始收拾自己的便携茶具。他从帆布包里取出个小本子,认真记下今天喝的茶样特征。玻璃门开合间,街坊邻居熟稔地打着招呼:“王老师又来做功课啊?”“他们新到了安化黑砖,明天一起来尝?”
结账时前台姑娘送我包茶渣香囊,说是用窨制茉莉花茶的废料做的。走出门才发现衣襟都浸透了茶香,那种味道很奇妙,不像香水瞬间浓烈,而是绵绵密密地往鼻子里钻。忽然想起《茶经》里说的“夏兴冬废,非饮也”,或许这样藏在市井里的茶空间,才是真正活在当下的饮茶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