津市火车站有鸡吗,津市火车站附近有鸡吗
昨晚和朋友聊天,他忽然压低声音问我:"你说,津市火车站有鸡吗?"我愣了一下,这话听着怪别扭的。转念一想,他刚养了几只珍珠鸡当宠物,估计是想问附近有没有活禽市场。
这个话题倒让我来了兴致。第二天特意绕道去了火车站周边,想亲眼看看实际情况。火车站南广场往东走两百米,确实有个自发形成的小市场。几个大姐摆着竹笼,里面装着芦花鸡、乌骨鸡,还有几只鸽子。有个大爷正蹲在旁边挑鸡,边摸鸡冠边和摊主讨价还价。
市场里的鲜活见闻
"这母鸡养了多久?"大爷捏着鸡翅膀问道。"整整十个月,都是吃谷子长大的。"系着围裙的大姐掀起篮筐,"你看这羽毛多亮,炖汤最补身子。"空气里飘着淡淡的禽类气味,混合着旁边水果摊的橙子香。我注意到每个笼子都收拾得挺干净,鸡粪及时清扫,和印象中脏乱的家禽市场不太一样。
往西走到建设路口,发现这里的管理更规范。叁家挂着营业执照的禽肉店铺紧挨着,透明冷藏柜里整齐摆放着处理好的白条鸡。穿白色工作服的老板正在给顾客称重:"现宰的要等二十分钟,冰鲜的直接可以带走。"玻璃窗上贴着检疫合格证明,日期是当天的。倒是有人骑着电动车在路口停下,车后座的泡沫箱上写着"土鸡直销"。
住在附近的张阿姨告诉我,早几年这里确实乱糟糟的,现在整治后规范多了。"我每周都来买只仔鸡给孙子补身体,坐两站公交就到,比去超市方便。"她说着掀开篮子上盖的纱布,露出刚买的半只鸡,"就是要赶早,过了十点好的都挑完了。"
在巷子转角遇到个有意思的场面。两个年轻人举着手机在直播:"老铁们看这是真正的走地鸡..."笼子里的鸡似乎被镜头惊到,扑棱着翅膀咯咯叫。主播赶紧后退两步,观众在评论区刷起一串"哈哈哈"。这种传统市场和新兴销售方式的碰撞,让人看得忍俊不禁。
观察中发现个细节,几乎所有摊位都在显眼位置挂着价格牌。叁黄鸡每斤15元,土鸡28元,鸽子45元。相比超市里包装精美的冷鲜禽肉,这里的价格确实更有优势。不过要提醒的是,买活禽最好自己盯着称重,免得发生纠纷。
往回走时注意到卫生状况比想象中好。每个摊位旁都放着绿色垃圾桶,保洁员时不时过来清理。市场尽头还有供水点,商户可以接水冲洗场地。看来经过这些年的整改,露天市场的卫生管理确实提升了不少。
站在天桥上看整个市场,忽然理解为什么这种传统交易方式能延续至今。看着活蹦乱跳的禽类现选现宰,对很多顾客来说意味着更新鲜、更放心。虽然超市买处理好的鸡肉更省事,但这种看得见源头的购买方式,依然有着独特的吸引力。
太阳渐渐西斜,摊主们开始收拾摊位。卖鸽子的大叔把最后一个笼子搬上面包车,卖鸡的大姐正在清点今天的收入。晚高峰的车流从市场外围缓缓经过,这个临时的家禽交易点又将恢复成普通的城市街道。明天清晨,这些装着鸡鸭的笼子还会准时出现在这里,继续着日复一日的市井交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