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阳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为何光说不练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1:20:19 来源:原创内容

承诺满天飞,行动不见影

这几天路过东阳街,那家新开的足浴店广告打得震天响。什么“祖传手法,十分钟见效”,什么“专业技师,免费体验”,红色横幅从二楼垂到一楼,格外显眼。可奇怪的是,每次经过都看见几个服务员站在门口闲聊,店里空荡荡的没几个客人。这让我想起老话说的——雷声大,雨点小。

隔壁开面馆的老张前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去消费。回来直摇头:“说是中药泡脚配穴位按摩,结果木盆里飘着几片姜,技师按了不到五分钟就开始推销办卡。”他掰着手指算,“从288的普通会员到2888的钻石痴滨笔,说得天花乱坠,可连最基本的捏脚都敷衍了事。”

这种情况还真不少见。现在很多商家把心思都花在包装上,装修得富丽堂皇,宣传语写得感人肺腑,可实际服务却大打折扣。就像村里王大爷常说的:“磨刀不误砍柴工,可你不能光磨刀不砍柴啊!”顾客进门时笑脸相迎,钱一到手就变了脸色,这种生意能做长久才怪。

说到和做到的距离

其实街坊们的要求并不高。李阿姨上周末本想去做个脚底按摩,技师却不停地推荐昂贵的精油,说什么“不加精油等于白按”。后来才听说,那瓶标价188的精油,批发市场二十块就能买到。这样的做法,难免让人心里膈应。

我观察了很久,发现这家店的问题很典型——他们把“说”和“做”完全割裂了。开业时搞得热热闹闹,发传单、搞促销、请网红打卡,可这些表面功夫做得再好,也比不上老老实实给客人按好一次脚。有个年轻技师私底下说,老板天天开会都在强调怎么推销套餐,怎么让客人充值,对于技术培训的会议却一次都没开过。

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村口修自行车的刘师傅。他从不多说话,总是蹲在那儿仔细检查每个零件。方圆十里的人都愿意推着车来找他,就因为他的手艺真,收费实在。现在很多生意人反倒把最简单的道理忘了:金字招牌不是吹出来的,是一锤一锤敲出来的。

前两天遇到个常去做足疗的出租车司机,他说了句实在话:“我们这行整天开车,腿脚最容易出毛病。哪个师傅手法好,哪个店用料实在,跑上两回就知道了。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,去一次就不会再上当。”

本末倒置的经营之道

说来也巧,这条街上另外有家开了十多年的老店,门面不大,装修普通,生意却一直很红火。他们的秘诀再简单不过:师傅都是正经学过推拿的,药包真材实料,价格明码标价。老板常说:“客人躺着享受的一个钟头,比什么广告都管用。”

反观这家新店,把本末倒置做到了极致。开业叁个月,营销活动换了四五轮,从“充500送200”到“叁人同行一人免单”,花样层出不穷。可最基本的服务问题始终没解决:水温总是不合适,毛巾有异味,技师频繁换人。老顾客留不住,新顾客骗不来,陷入恶性循环。

现在经过他们家门店,那些显眼的横幅还在,只是边角已经卷起,在风里哗啦啦地响,像在诉说着什么。偶尔有被广告吸引的路人推门进去,不出半小时就会悻悻地出来,边走边摇头。这个场景,倒是比他们的服务更值得玩味。

说到底,做生意和做人是一个道理。话说得再漂亮,不如把事情办踏实。特别是服务行业,客人感受最真切。手上功夫不到家,嘴上功夫再厉害,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这条街上来来往往的都是街坊邻居,谁好谁赖,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