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鞍山大学城后街的服务,学府周边生活服务指南
初来乍到的惊喜
刚到马鞍山大学城那会儿,对什么都新鲜。教学楼、图书馆、体育馆,这些地方规规矩矩,是正经学习和锻炼的地儿。可要说最有烟火气、最让人放松的地方,还得数学校后头那条不算太宽的后街。你别看它其貌不扬,街面也不长,但里面藏着的东西,可真是解决我们这些学生日常生活需求的宝库。头一回晃进去,感觉就像发现了一个新大陆。
这条街的魔力在哪里呢?简单来说,它就像一个万能的生活补给站。早上起晚了,顾不上食堂的早饭?没关系,后街的煎饼果子摊、豆浆油条店早就开门了,热乎乎地捧在手里,一路小跑去教室,肚子饱了,心里也踏实。中午下课,食堂人山人海,看着就发怵,和室友们相视一笑,默契地就拐进了后街。是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,还是来份料足味美的盖浇饭,或者几个人凑一块儿点几个小炒,丰俭由人,选择多得让人犯选择困难症。
那些离不开的生活服务
吃饱喝足,生活上的琐事,后街也基本一手包办了。打印店永远是学生最多的地方,课程资料、论文报告,几毛钱一张,方便又实惠。老板通常都挺和气,有时候赶着交作业,电脑突然出点小问题,他们还能顺手帮你看一下。再往前走,理发店的托尼老师可能技术不比市中心的发型总监,但胜在懂我们学生想要什么,简单清爽,价钱还便宜,一个月修剪一次也不心疼。
文具店、小超市、水果摊,这些更是穿插在餐饮店之间,构成了我们日常动线的一部分。想起来要买个本子,下楼溜达一圈就好;晚上学习饿了,超市里的泡面、面包随时供应;想补充点维生素,路边水果摊上当季的果子,又新鲜又不贵。你发现没有,在这条街上,你几乎不用为生活上的小事发愁。它提供的这种马鞍山大学城后街的服务,是那种细水长流、渗透到每一天的便利。
有时候我就在想,为什么我们对后街有这么深的感情?恐怕不只是因为那里的食物和商品。更重要的,是那种氛围。你可以穿着拖鞋睡衣,蓬头垢面地就出门,没人会觉得你奇怪。你可以和老板为一两块钱笑嘻嘻地讨价还价,感受那种纯粹的人情味。这里没有高大上的环境,却有最真实的温度和触感。
一条街,一种生活记忆
所以,说这条后街是我们学生的学府周边生活服务指南的实体版,一点也不为过。它不需要写成文字,却深深地印在每个学生的脑子里。哪家的麻辣烫最够味,哪家的复印社速度最快,哪家的老板最好说话,这些信息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口中传递,成了我们共同的校园记忆的一部分。
它或许有些嘈杂,地面也可能不那么干净,但正是这种不完美,让它显得格外生动和亲切。在这里,你能看到刚运动完满头大汗来买水的男生,能看到纠结是喝奶茶还是吃冰淇淋的女生,也能看到叁五成群讨论着晚上去哪家聚餐的热闹场景。这些点点滴滴,共同构成了我们大学生活里,最鲜活、最难以忘怀的一幅画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