潞城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潞城火车站后巷名称查询
潞城火车站后巷的日常风景
那天路过潞城火车站,我突然被一位背着编织袋的大爷喊住:“同志,打听下火车站后头那条巷子叫啥名来着?”这一问可把我难住了。作为在这片住了十几年的人,我这才意识到,那条每天人来人往的巷子,在大家嘴里有过好多称呼——有人管它叫“站后胡同”,附近商铺的送货单上写着“车站北巷”,而老住户们更习惯称它“老煤场路”。
说起这条巷子,它就像本摊开的市井笔记。清晨五点半,第一笼蒸饺的雾气准时从“老马小吃”的门帘里钻出来,蹬叁轮的师傅们蹲在路边就着蒜瓣喝豆腐脑,油渍斑驳的围裙和沾着泥点的胶鞋在巷子里来回穿梭。晌午时分,五金店老板会把收音机架在门口,咿咿呀呀的梆子戏声混着扳手敲打的动静,惊得电线杆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过晾衣绳。
巷子中段有家开了二十年的理发店,红白条纹的转椅比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岁数都大。老师傅剃完头总爱用热毛巾给客人敷脖子,边收拾工具边念叨:“当年铁道局在这儿盖家属院,咱们这条潞城火车站后巷名称查询可是热闹得很。”他这话倒提醒了我,去年社区装新门牌时,确实见过施工图纸上标着“车站辅路二巷”的正式名称。
住在巷尾的刘婶有次在菜场跟我比划:“你说咱这潞城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重要吗?买菜的都知道在粮油店西墙拐弯。”她说着掏出老人机,让儿子把导航定位设在“火车站后身小市场”。这倒是个实用主意,现在外卖小哥在巷口打电话,都说“您订单备注的火车站后巷快递架往前五十米”。
暮色四合时,巷子会换上另副面孔。修鞋摊的补光灯啪嗒亮起,照见炒锅翻动的火光;放学的小姑娘踮脚够着副食店的铃铛,叮当声里飘出糖炒栗子的甜香。快递车响着喇叭缓慢挪动,车轮压过青石板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,像极了这条巷子平稳的呼吸。
或许每条这样的巷子都藏着某种默契。水果摊主永远知道把叁轮车停在哪个位置不挡道,送水工能准确说出谁家住在第几个天井院。有回看见两个游客模样的年轻人举着手机转悠,杂货铺老板娘探头告诉他们:“导航搜潞城火车站后巷名称查询准能找到,上次供电所抄表员也这么查的。”
巷子东头墙根下,常有几个老人下象棋。有次听他们争辩是否该给巷子立个正式路牌,戴着前进帽的老爷子把“车”拍在石桌上:“叫啥不重要,你儿子回来不是说‘回火车站后面’就知道地方?”的确,当晚风送来绿皮火车的汽笛声,家家窗口亮起的灯火,早已把这条巷子织进了城市的肌理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