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化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小巷深处两百元的温情
敦化巷的梧桐叶子沙沙响着,像是老街在低声讲着故事。我常想啊,这巷子里的砖瓦都浸透了人间的烟火气,特别是那栋灰墙老楼里发生的事。
二楼那间不到十五平米的出租屋,墙皮有些剥落,却总飘着饭菜香。小陈在巷口修电动车,阿芳在菜市场帮人看摊子。两人最大的奢侈,就是每周叁晚上那顿两百块的晚餐——阿芳会多炒个肉菜,小陈偷偷带半只烤鸭回来,桌上还摆着十块钱一朵的玫瑰花。
那笔“巨款”里的心意
两百块能干什么?对有些人来说,可能就是一餐饭的零头。但在敦化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里,这是两个人能拿出的全部浪漫了。小陈总说:“修叁十辆车的钱,刚好够给阿芳过个像样的周末。”阿芳听了就笑,眼角的纹路像绽开的花。
有一次小陈发烧,还硬撑着要去上工。阿芳直接把他按在床上,自己跑去替他看摊。晚上回来,她用那两百块买了退烧药、排骨和一朵蔫了的花。“花店快关门了,老板便宜卖我的。”她边说边找瓶子插花。小陈看着她的背影,突然觉得这间漏雨的屋子比皇宫还暖和。
巷子里的邻居们常说,看见他俩在公共水池边洗衣服,一个搓一个清,配合得默契;下雨天共打一把伞,小陈总把伞往阿芳那边斜。这些细细碎碎的瞬间,拼成了他们完整的日子。敦化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从来不是数字能衡量的。
深秋时小陈接了私活,给人改装电动车。完工那天,他带着阿芳去了趟商场,站在一件五百块的大衣前犹豫。阿芳拽着他往外走:“穿这个怎么在菜市场干活?给我买条新围巾就行,叁十块的。”走在回去的巷子里,她的手被他攥得紧紧的。
年叁十晚上,整条巷子都是鞭炮声。他俩在屋里包饺子,收音机放着喜庆的节目。阿芳突然说:“等攒够了钱,咱们租个带厨房的。”小陈往饺子馅里多加了一勺油:“到时候天天给你做好吃的。”窗外烟花炸开,照亮了他们油光光的脸。
开春后巷口的玉兰开了,阿芳站在树下看了好久。第二天小陈提早收工,手里举着根刚折的玉兰枝桠:“卖花的说这个能养在水里。”阿芳瞪他一眼,转头找花瓶时却忍不住笑了。那条小巷深处两百元的温情,就藏在这样笨拙的惊喜里。
如今敦化巷要拆迁了,很多事都会变。但总有些东西不会变——就像那份简单却实在的心意,在岁月的流转中,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