津500一晚同城约茶快餐不限制,津500同城约茶不限快餐
最近朋友圈里总能看到“津500一晚同城约茶”这样的消息,刚开始还以为是新开的茶艺馆搞促销。后来跟老同学吃饭聊起这个,他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:“你这都不懂?这是现在同城约茶的暗语啊。”
我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,热水差点洒出来。五百块就能约到同城茶友?这价格听起来确实挺诱人的。老同学掏出手机划拉几下,屏幕上闪过几个聊天群,备注都是“快餐不限制”之类的字眼。“现在好多人都找这种,简单直接,不用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约会流程。”
茶香背后的味道
说实话,我一开始挺反感的。但转念一想,现在大家工作都忙,确实没那么多时间慢慢培养感情。有个做销售的朋友跟我说,他经常出差到陌生城市,晚上回酒店闲着也是闲着,找个同城茶友聊聊天,总比一个人发呆强。
不过这种事吧,得你情我愿。我认识个姑娘小月,她在软件公司当程序员,偶尔也会接这种约茶。她说就当赚点外快,反正周末在家也是刷剧。但她有自己的底线——只见面喝茶聊天,别的免谈。“津500同城约茶不限快餐”这个说法在她看来太露骨,她更喜欢说是“陪聊服务”。
想想也是,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,大家都挺孤独的。有时候就是想找个人说说话,吃个饭,至于后面会发生什么,那得看缘分。但这种明码标价的方式,总觉得哪里怪怪的。
茶凉了怎么办
上周碰到件事让我挺感触的。朋友大刘通过某个同城约茶平台见了位姑娘,结果人家刚到十分钟就说有急事要走。大刘付了五百块,连杯像样的茶都没喝上。他苦笑着说:“这茶凉得比冬天泼出去的水还快。”
这种事情现在好像挺常见的。有些人是真心想找茶友,有些人可能就是冲着“快餐不限制”这几个字来的。理念不合,见面自然不愉快。还有个更离谱的,约好在一家咖啡馆见面,结果对方来了四五个人,愣是点了最贵的套餐,结账时傻眼了。
所以啊,现在很多老茶客都学聪明了。见面地点要选自己熟悉的,最好先视频聊几句看看对方靠不靠谱。最重要的是,别被“津500一晚”这种说法冲昏头脑,天下没有白喝的茶。
其实我挺理解为什么这种“同城约茶”会流行起来。现在社交软件虽然多,但真心交朋友的少。大家都戴着面具,聊来聊去都是那几句客套话。反倒是这种直来直往的方式,虽然听着不太文雅,但至少把条件都摆在明面上了。
有个经常约茶的老哥跟我说,他现在都把这事当成认识新朋友的途径。每次见面就带副围棋,能聊得来的就多下几盘,聊不来的喝完茶各自走人。这么一想,倒也挺洒脱的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事终究是看缘分。强求不得,也急不得。就像泡茶一样,水温太急会把茶叶烫坏,太慢又泡不出味道。最重要的是把握好那个度,既不失了礼貌,也不委屈自己。
现在每次经过茶楼,看到里面叁叁两两聊天的人,我都会想,这其中有多少是“津500同城约茶”的呢?也许他们只是在忙碌的生活中,寻找片刻的温暖罢了。毕竟在这个手机能解决一切的时代,能坐下来好好喝杯茶的人,已经不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