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阳站街快餐约学生,信阳路边快餐学生相约
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纳闷的。前几天路过老城区,电线杆上又看见那些用马克笔写的电话号码,底下还附了行小字,写着“信阳站街快餐约学生”。这已经不是头一回看见了,总在那些背街小巷的墙上、公厕隔板门上,冷不丁冒出来。
我有个在附近开小卖部的远房表叔,有天晚上找他喝茶闲聊说起这个。他一边嗑瓜子一边摇头:“现在这些小年轻啊,胆子太肥。上个月还有个穿着校服的男孩蹲在我店门口打电话,嘴里念叨着什么‘信阳路边快餐学生相约’,我故意出去扫了两下地,那孩子吓得赶紧溜了。”
藏在暗处的交易
表叔压低声音跟我说,这事儿其实挺复杂。有些确实是真学生,但更多的都是冒充的。“你想想,真要是学生,哪敢这么明目张胆?都是些二十来岁的社会青年,穿个校服装嫩。”他说到这儿突然停住,朝门外张望了一下,好像怕被人听见似的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在城南打工时认识的王师傅,他女儿就在那边上学。有回他愁眉苦脸地说,现在接孩子放学都得提前半小时到,生怕孩子在路边被什么人搭讪。“那些广告词写得跟暗号似的,什么‘信阳站街快餐约学生’,孩子要是不懂事上了套,这辈子就毁了。”
说实话,每次看到这些乱七八糟的小广告,心里都挺不是滋味。那些年轻孩子,怎么就走上了这条路呢?是缺钱花?还是被人骗了?
夜幕下的另一个世界
有天晚上加班到十点多,打车回家路过建设路。那条路晚上特别热闹,大排档的霓虹灯亮得晃眼。就在路灯照不到的阴影里,确实站着几个年轻人,看起来年纪都不大,穿着打扮也挺学生气。
司机师傅大概看出我在张望,冷不丁来了句:“别看啦,这地方乱得很。”他说这条街到了晚上就成了“信阳路边快餐学生相约”的地方,附近居民都心知肚明。“上个月整治过一回,消停了两周,现在又冒出来了。”
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,这些年轻人难道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?非要干这个?
后来跟社区工作的朋友聊起这事,他说其实很多孩子都是被“高薪兼职”忽悠进来的。“先让你发发传单,慢慢就引你上道了。等想退出的时候,把柄已经被人攥在手里了。”
这事儿越想越觉得揪心。那些贴在墙上的小广告,看着就是几个简单的字,背后不知道藏着多少年轻人的迷茫和无奈。每次路过那些背街小巷,我都会下意识地加快脚步,既不想多看,又忍不住去想——这些孩子,他们的未来该怎么办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