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色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百色火车站后面巷子名称
百色火车站后面巷子名称的烟火气
那天下午,我从百色火车站出来,阳光晒得人有点发懵。看着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,我忽然冒出一个挺具体的念头:百色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呢?这问题像根小羽毛,轻轻挠着心尖,让我决定不去挤公交,而是绕到车站背后去瞧一瞧。
绕过巨大的站房,景象一下子就变了。前广场是宽阔的、崭新的,透着现代交通枢纽的气派;而后头,则像是另一个世界。几条小巷子安静地趴在那里,被两旁老式居民楼的阳台伸出的晾衣杆点缀着。空气里飘着饭菜的香气,还有隐约的麻将碰撞声。
我拦住一位正提着菜篮子经过的大姐,问她:“大姐,麻烦问一下,这百色火车站后面的巷子叫什么名儿啊?”她停下脚步,笑着用本地话回答:“这里啊,没个太正式的大名,我们平常都叫‘站后街’,或者就直接说‘火车站后面’。”她往前指了指,“你看,这几条都算,里头小店啥都有,买烟买水,吃碗粉,都方便。”
“站后街”,这名字可真贴地气。我道了谢,顺着她指的方向往里走。路面不算宽,但很干净,两旁是有些年头的楼房,墙面上爬着些许青苔,留下了雨水冲刷过的痕迹。这种感觉很奇妙,仿佛一步就从旅途的奔波,跨进了本地人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里。
巷子两边,确实如大姐所说,藏着不少宝藏小店。有五金杂货铺,老板坐在门口悠闲地听着收音机;有裁缝店,里面传来哒哒的缝纫机声;还有几家快餐店和米粉摊,这个点虽然没什么客人,但桌椅都擦得干干净净,想必在饭点会是另一番热闹景象。我甚至在转角处看到一家老式的理发店,红蓝白叁色的旋转灯箱,在午后的光线下显得有些怀旧。
我想,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,对百色火车站后面巷子名称感到好奇。但真正走进来才会发现,名字其实没那么重要。重要的是这里的生活气息,是那种脱离了车站匆忙节奏的、缓慢而真实的味道。这里不像前广场,每个人都是过客;这里的人们,是在扎根,是在生活。
在一家小卖部门口,我买了瓶水,和看店的老人家聊了几句。他说他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了,看着火车站翻新、变大,但他们这片巷子还是老样子。“叫啥名不重要咯,住得习惯就行。”他慢悠悠地说。这话听着朴实,却很有道理。一个地方真正的名字,或许就藏在每日的柴米油盐和邻里间的寒暄里。
夕阳开始西斜,给这些老房子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。我该走了。穿出巷子,重新回到车站广场,耳边瞬间又被车流声和广播声填满。回头望望那片安静的站后街,心里觉得挺充实。这一趟没白绕,不仅知道了百色火车站后面巷子名称的大概叫法,更像是无意中推开了一扇门,窥见了一座城市除了地标之外,那更为生动和柔软的肌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