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丘二维码约茶飞虫,商丘扫码品茶微信
最近和朋友聊天,发现不少人都在打听商丘这边约茶的讲究。说起这事儿啊,我得提一提现在遍地开花的二维码。你随便走进一家茶馆,桌上总贴着那么几个黑白小方块,拿手机扫一下,店里的茶单、优惠、包间预约全跳出来了。
这不,我上周路过文化路,看见新开了家叫“云间茶语”的铺子。门口立牌上就印着大大的“商丘二维码约茶飞虫”入口,旁边还配着掌柜的微信名片。当时心里还嘀咕呢,现在喝个茶都这么高科技了?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扫了进去,结果你猜怎么着?人家直接弹出来个在线选茶的界面,龙井、普洱、铁观音,连冷泡茶都有,图文并茂的,价格写得明明白白。
说来也巧,我刚选好位置坐下,就听见隔壁桌两位大哥在聊扫码的事儿。穿格子衬衫的那位边操作手机边说:“这商丘扫码品茶微信弄得挺明白啊,我刚把定位发过去,掌柜的立马回了叁个时段任选。”他对面的朋友笑着接话:“可不是嘛,上次我临时约客户谈事,就是靠这个订的包间,连茶点都提前配好了。”
指尖上的茶香
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。以前咱们想找个地方喝茶,得挨家挨户地逛,现在倒好,坐在公交车上一顿操作,到地方直接就能喝上热乎的。这种变化说来寻常,可细细琢磨,里头还真有点门道。
我认识的老茶客张师傅,最开始特别看不上这套。老人家总说喝茶讲究的是个缘分,推门进店,闻着茶香选座儿那才叫意境。可后来有回他女儿教着用了一次,现在倒成了“商丘二维码约茶飞虫”的常客。用他的原话是:“别说,这玩意儿真方便,特别是下雨天,不用撑着伞满街找座儿了。”
如今在商丘,不管是老街的传统茶馆,还是商场里的新式茶饮,几乎都备着自家的二维码。有的还会在微信上定期推送当季新茶,时不时搞个茶友品鉴会。这么一来啊,原本可能只是偶尔喝茶的年轻人,也慢慢养成了习惯。
前两天路过汉梁文化公园,看见凉亭里几个年轻人正围坐着喝茶。凑近一看,石桌上就贴着个二维码。问起来才知道,他们是扫码叫的外送茶具和茶叶,在公园里边赏景边品茶。这种随性的喝茶方式,搁以前还真不好实现。
当然啦,也有人担心这么搞会把喝茶变得太功利。其实我觉得吧,工具终归是工具,重要的是喝茶的那份心境。二维码再方便,也替代不了茶叶在杯中舒展的身姿,替代不了那缕袅袅升起的热气,更替代不了朋友间面对面喝茶聊天的温情。
说来有趣,现在连我家楼下那间开了二十多年的老茶馆,柜台玻璃下面也压着掌柜儿子的微信二维码。老掌柜一边给客人沏茶,一边还会乐呵呵地提醒:“要是赶时间,下次可以直接扫码约好,我提前把水烧上。”
或许这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吧——老传统和新办法互相搭着肩膀,慢节奏和快时代找到了平衡点。茶还是那杯茶,只是飘出的香味,跟着时代的脚步,又多了那么几分新鲜劲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