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冈山100米内学生约,井冈山百米学生相约
井冈山100米内学生约,这事听着有点新鲜是吧?我头回听说时也愣了下。百米距离,放在城市里可能就是过个马路的工夫,但在井冈山这片红土地上,却让人觉得特别有意思。
说起来,这事还挺偶然的。上周叁下午,我正好在茨坪附近转转,远远看见几个背着书包的年轻人在路口等着。起初没太在意,直到听见他们商量着“就在百米内碰头”。这话让我停下了脚步——在景区里用距离约人,倒是头回见。
百米内的缘分
我凑近聊了两句才知道,他们都是附近学校的学生,约着周末一起来井冈山走走。问起为什么非要限定“百米内”,一个戴眼镜的男生笑了:“您想啊,井冈山这么大,要是约在某个具体景点,万一有人不熟悉路,找起来多麻烦。不如就定个范围,百米之内总能碰上面。”
这话在理。想想现在年轻人约会,动不动就发个精准定位,反而少了点随性。倒是这种百米内的约定,既给了明确范围,又留着几分灵活。就像当年红军在这山里转战,不也是靠着大致方位和暗号联络的么?当然,现在条件好了不知多少倍。
站在北山烈士陵园门口往四周看,这群学生叁叁两两地聚拢来。有个姑娘是从南昌来的,她说坐了两小时大巴,就为了和同学在这见一面。问起怎么不约在更显眼的地方,她眨眨眼:“百米之内,走着走着就遇见了,多浪漫啊。”
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在龙潭瀑布边见到的一对老人。他们说是四十多年前在这认识的,当时也是约在“瀑布百米内”。老爷子记得特别清楚:“那会儿瀑布声大,喊人都听不见,我们就说好在百米内的凉亭等。”这一等,就是一辈子。
其实在井冈山,百米是个很微妙的距离。你说它远吧,喊一嗓子对面都能听见;你说它近吧,又隔着层层迭迭的翠竹青松。就像现在这些年轻人,看似近在咫尺,真要碰面还得费点功夫。但正是这点功夫,让见面时的笑容格外真切。
我跟着他们在红军路上走了一段。有个男生特别健谈,他说这种约会方式在同学间挺流行的。“不光是图方便,”他补充道,“您想啊,在井冈山这样的地方,用这种方式相约,是不是特别有味道?”
确实如此。在这片充满革命记忆的土地上,连约会都带着独特的历史气息。不过现在的年轻人给老传统注入了新活力——他们不会刻意去讲大道理,就是单纯觉得这样有意思、够特别。
快到黄洋界时,我看见最初那拨学生终于聚齐了。数了数,整整十二个人,都是通过“百米内相约”的方式陆续碰头的。他们站在纪念碑前合影,笑声惊起了林间的鸟儿。
夕阳西下时,我准备下山了。回头望去,那些年轻的身影还在青山绿树间穿梭。井冈山百米学生相约,这个听起来简单的约定,倒像是给这座英雄山脉添了几分温情。或许很多年后,他们还会记得,曾经在井冈山的某个百米之内,等待过某个重要的人。
下山路上,我又遇见了另一群正在相约的年轻人。他们站在不同的路口张望,手机里互相通报着位置:“我在红旗雕塑百米内”“我在博物馆西门百米内”。这样的场景,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,每天都在静静地发生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