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鸡海选场子,宝鸡评选活动现场
宝鸡这座城市的夏天总是热得让人想找点乐子。这两天路过人民公园附近,老远就听见敲锣打鼓的动静,走近一看,嚯,宝鸡海选场子搭的舞台前围了好几层人,连树杈上都坐着看热闹的小孩。
穿碎花裙的姑娘正在台上唱《山丹丹开花红艳艳》,嗓子亮得能把天上的云朵掀开个角。评委席坐着叁位当地文化馆的老师,最右边那位戴眼镜的时不时在纸上写两笔,左边穿唐装的阿姨跟着节奏轻轻拍手。台下卖冰棍的大爷生意格外好,塑料小凳上坐着的老太太边扇扇子边念叨:"这闺女声线像极了当年的郭兰英。"
后台的光景
绕到舞台侧面临时搭的帐篷里,又是另一番光景。准备上场的中年汉子反复擦拭着他的唢呐铜碗,几个跳集体舞的阿姨互相整理着腰间的红绸带。穿校服的少年蹲在角落默记歌词,他妈妈不停帮他整理衣领:"待会儿别紧张,就当是学校文艺汇演。"
这时工作人员举着喇叭喊:"37号民间快板准备!"留着山羊胡的老爷子不慌不忙站起身,从布袋里掏出两片磨得发亮的竹板。他刚才悄悄告诉我,这段《夸宝鸡》的词改了十八遍,连早点摊的臊子面都写进了唱词里。
舞台灯光打在老爷子身上时,他整个人像年轻了二十岁。竹板声脆生生地响起来,台词里夹杂着本地方言的笑料,观众席爆发的笑声惊起了槐树上的麻雀。评委老师终于放下笔,跟着节奏抖起了腿。
现场有个穿恐龙睡衣的小男孩挣脱奶奶的手,跑到舞台前跟着音乐扭屁股。工作人员刚要上前,评委老师摆摆手,观众们举着的手机齐刷刷对准了这个意外登场的小演员。这大概就是宝鸡评选活动现场最动人的地方——总有些计划外的精彩。
穿校服的少年上台时明显同手同脚了,但开口唱起秦腔选段时,嗓门竟意外地洪亮。卖冰棍的大爷暂停营业,把保温箱往路边一搁,站在人群最外围眯着眼睛听。我旁边的大姐碰碰我胳膊:"这孩子他爸就是县剧团的,果然家学渊源。"
日落时分,舞台亮起串灯,文化馆的老师上台宣布今日晋级的十二个节目。没选上的阿姨们相约明天去西山拍抖音,带着唢呐的大叔乐呵呵地邀请落选者组个民间乐团。穿校服的少年抱着晋级牌匾不肯撒手,他妈妈正在电话里跟孩子爸爸报喜,声音比舞台音响还敞亮。
工作人员开始拆音响线时,舞台前的观众还叁叁两两聚着讨论。夜市摊主推着餐车陆续就位,空气里飘起烤面筋的香气。这场宝鸡海选场子像是给古城注入了新鲜活力,明天太阳升起时,不知又有多少带着才艺的普通人会走向这个发光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