磐石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坚固学童500元3小时通话
那天晚上,我妈把手机话费账单拍在我面前时,我自己都吓了一跳。五百多块钱的话费,密密麻麻的通话记录,全是和同一个号码聊的。奶奶坐在沙发上织毛衣,头也不抬地说:“现在的小孩啊,隔着屏幕都能说上叁小时,我们那会儿写信要等半个月哦。”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这通长达叁小时的电话,是我和小斌之间的约定。我们俩都是磐石中学的初叁学生,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“难兄难弟”。上周数学测验,我俩双双挂了红灯,放学后趴在操场栏杆上发呆。小斌突然说:“要不咱定个规矩,每周打个长电话,互相抽查功课?”
五百块钱买来的改变
第一个周叁晚上,我们真的打了叁小时。从叁角函数聊到化学方程式,从古文默写到英语语法。说到激动处,直接在电话里演算起来:“你看这个平方公式,把它拆开不就简单了?”电话那头传来沙沙的写字声,偶尔还会争起来:“不对不对,你这一步算错了!”
没想到这个习惯坚持了下来。每周叁晚上七点到十点,雷打不动。有时候爸妈经过我房间,会探头进来看一眼,发现我确实在认真学习,也就随我去了。毕竟成绩单上的分数不会骗人,上次月考,我和小斌都前进了十几名。
直到那个月的话费单寄来,妈妈气得直瞪眼。我只好拿出成绩单,还有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。每一页都写着日期,记录着我们在电话里讨论的知识点。妈妈看着看着,突然笑了:“要是真能学进去,这钱花得值。”
这件事在班里传开后,好多同学都来打听。班长小敏最夸张,她瞪大眼睛问:“你们哪来那么多话说?我和我闺蜜打电话超过半小时就没词了。”其实啊,当我们真正沉浸在知识里的时候,时间过得特别快。一道难题解出来,一个知识点弄明白,那种成就感比打游戏通关还爽。
现在班上好些同学都开始模仿我们的做法。不过他们学聪明了,改用网络电话,或者组建学习小组群聊。但我觉得,正是那种一对一的、专注的交流方式,才让我们的磐石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变得特别。没有其他干扰,就是两个人在知识海洋里互相搀扶着前行。
记得有次聊到物理的光学原理,我们俩都不太明白。小斌突然说:“等等,我拿个玻璃杯装点水试试。”电话那头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,然后是他兴奋的声音:“真的!光线真的会偏折!”这种随时可以动手验证、随时分享发现的学习方式,在教室里是很难实现的。
奶奶现在也不念叨了。前天她甚至还问我:“你这周的那个学习电话打过了没?”然后悄悄往我手里塞了五十块钱:“奶奶给你补贴点话费。”其实自从上次之后,我已经改用更便宜的网络电话了,但奶奶的心意让我特别温暖。
有时候我在想,也许重要的不是通话时长,也不是花了多少钱,而是我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。就像有的同学喜欢在图书馆安静地看书,有的喜欢在操场边背课文,而我们发现了电话交流的妙处。这种坚固学童500元3小时通话带来的不只是成绩提升,更让我们懂得了如何主动学习、互相帮助。
现在每次电话铃响,妈妈都会开玩笑说:“你的学习热线又来啦。”而我会赶紧跑进房间,拿起听筒,开始新一周的知识探索。毕竟,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是件幸运的事,哪怕要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