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洱学院外援女,普洱学院外聘女教师
最近路过普洱学院篮球场,总能看到几个陌生面孔的女生在训练。她们动作利落,投篮准得让人挪不开眼。听场边同学闲聊才知道,这是学校新引进的外援队员。
说来也巧,我在行政楼偶遇过其中一位。她正用流利的中文和教练讨论战术,马尾辫随着说话轻轻晃动,浑身透着专业运动员的干练。后来才听说她来自塞尔维亚,曾经打过职业联赛。
球场外的相遇
没想到隔周的专业课上,我又见到了熟悉的身影。这位新来的外聘女教师站在讲台前,微笑着介绍自己是英美文学课的代课老师。她板书时微微侧头的样子,让我突然想起篮球场上那个跃起投篮的身影。
其实细想之下,普洱学院外援女和这位外聘女教师有着奇妙的相似处。她们都是从校外请来的专业人才,带着各自领域的经验走进校园。就像给一池春水注入了新的活力,让整个校园都生动起来。
记得有次课后,我鼓起勇气问外聘老师为什么选择来我们学校。她扶了扶眼镜笑道:“在职业队打球久了,反而想来校园看看。教同学们打球是件快乐的事。”她说这话时,窗外正好传来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,咚咚咚的,像极了心跳。
这些外来师资给校园带来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。男篮队长小陈告诉我,自从外援女队员加入训练后,她们带来的欧洲战术体系让全队打法都丰富了起来。“以前我们只会埋头强攻,现在学会了用脑子打球。”
而外聘女教师的课堂更是座无虚席。她总能把枯燥的文学理论讲成生动的故事,有时还会突然在课上朗诵一段诗歌。同学们都说,原来莎士比亚的台词用纯正英音读出来,竟是这般动人。
不过新鲜事物的出现总会伴随讨论。食堂里偶尔能听到同学们在聊:请外援会不会影响本校队员的发展机会?外聘老师和本校老师的教学方式哪个更好?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但能引发思考总是好的。
看着这些外来的专业人士在校园里忙碌,我突然觉得,大学就该是这样包容的地方。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汇,不同的思维在这里碰撞。就像茶叶需要沸水才能泡出香气,校园也需要新鲜血液才能保持活力。
操场上,外援女队员正在指导同学们做拉伸。她们用手比划着,中英文夹杂着解释动作要领。阳光下,汗水顺着脸颊滑落,却掩不住眼中专注的光芒。这种跨越语言和地域的交流,或许就是成长最美好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