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兰火车站小巷子,普兰站旁小胡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7 00:24:31 来源:原创内容

普兰火车站小巷子

绕过普兰火车站新修的广场,往右手边一拐,你就能瞧见它了。那真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小巷子,夹在两排有些年头的楼房中间,地上是那种老式的水泥方砖,缝里钻出几丛倔强的青苔。要说它有什么特别,大概就是那份和火车站格格不入的安静吧。站前是南来北往的人潮,喧嚣声能飘出去二里地,可一走进这巷子,声音就像被什么东西滤过了一遍,陡然安静下来,只剩下风穿过电线时轻微的呜咽。

我其实挺喜欢这种地方。每次从火车上下来,浑身还带着车厢里那种混杂的气味,总忍不住要来这里走几步。不为别的,就为喘口气,把旅途的疲惫卸一卸。巷子不深,慢慢走,一支烟的功夫也就能走个来回。两旁的墙壁上,留着些斑驳的印记,有雨水冲刷的痕迹,也有小孩子用粉笔画的歪歪扭扭的图案。靠墙的地方,偶尔会停着几辆落了灰的自行车,用铁链锁在锈迹斑斑的栏杆上,一看就是很久没人动过了。

巷子口有家早点铺子,是夫妻俩开的。早晨天不亮就亮起暖黄的灯,炸油条的香味能飘出老远。老板娘手脚麻利,收钱、找零、打包,一气呵成。老板则闷着头在油锅前忙碌,炸好的油条金黄酥脆,放在铁丝筐里沥着油。赶早班车的人常在这里买上一份,急匆匆地边走边吃。过了八九点,铺子便收了,卷帘门拉下来,巷子又恢复了平日的宁静。这种节奏,让人觉得踏实。

再往里走,能看见几扇绿色的木门,漆皮剥落得厉害,露出底下木头的本色。有一户人家的门楣上,还贴着去年春节的福字,颜色褪成了淡红,边角也卷了起来。门口放着个小马扎,想来是夏天傍晚,有人坐在这里乘凉用的。我常想,住在这条小巷子里的人们,过着怎样的生活呢?他们每天听着火站的钟声和汽笛,会不会也觉得厌烦?还是早已习惯了这种背景音,就像我们习惯了呼吸一样?

普兰站旁小胡同

本地人好像更习惯把这儿叫做“站旁小胡同”,听起来比“小巷子”更亲昵,也更接地气。确实,你要是问路,说“普兰火车站小巷子”,年轻人可能还得反应一下,但你要说“站旁那个小胡同”,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准能给你指得明明白白。

这胡同里藏着不少生活的痕迹。下午四五点钟,是这里最有人气的时候。放学的孩子背着书包,叁叁两两地跑过,书包上的挂件叮当作响。有老人家提着刚买的菜,慢悠悠地往家走,塑料袋里装着水灵灵的青菜和颤巍巍的豆腐。偶尔还能看见收废品的老师傅,蹬着叁轮车,不紧不慢地摇着铃铛,“叮铃、叮铃”的声音在胡同里回荡,听得人心里格外平静。

胡同尽头有棵老槐树,枝叶茂密,撑开一片浓荫。夏天的时候,树底下总聚着几个下棋的人,棋盘就放在一个废弃的石墩上。围观的人比下棋的还着急,这个说“跳马啊”,那个喊“出车”,争得面红耳赤,可棋局一结束,又都笑呵呵地散了。这种市井的烟火气,是你在宽敞的马路和高楼大厦里很难感受到的。

我曾在黄昏时分,看见一个中年男人蹲在胡同口抽烟。他穿着工装,身上还沾着些白色的涂料斑点,眼神有些疲惫,又有些放空。他就那么安静地蹲着,看着人来人往,一支烟抽了很久。火车站的广播隐约传来,通知某趟列车开始检票了。他像是没听见,又像是听得太多了,已经自动屏蔽了这些声音。那一瞬间,我觉得自己看到了这条普兰站旁小胡同最真实的模样——它不只是个通道,更像是个缓冲地带,让人们从奔波忙碌中暂时抽身,喘一口气,积蓄力量,然后再重新出发。

站在这里,你能同时感受到时间的流动与凝固。火车载着人们奔向远方,代表着变化和移动;而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子,却几十年如一日地守在这里,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迎来送往。它知道自己成不了主角,永远只是站旁小胡同,但它不在乎。它就那样安静地存在着,像城市呼吸间一个微小的停顿,给那些需要片刻安宁的人,留出一个可以发发呆、走走神的小小空间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