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明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,昆明快餐休闲去处少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3:15:00 来源:原创内容

快餐店的消失

前几天朋友来昆明玩,晚上想找个能坐着聊天的地方。我们沿着青年路走了半天,发现以前常去的那几家快餐店,不是关门就是改成了奶茶店。朋友嘀咕着:“我记得以前这条街挺多二十四小时快餐店的呀?”这话让我愣了一下,是啊,昆明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了。

说起快餐店,很多人可能觉得就是匆匆吃个饭的地方。但其实在不少老昆明记忆里,快餐店更像是个深夜驿站。记得十年前南屏街那家永和豆浆,凌晨两点还能看到出租车司机捧着热豆浆聊天,或是几个刚加完班的年轻人就着卤肉饭讨论方案。现在路过那里,已经变成连锁火锅店了,虽然生意也不错,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

现在想找个能随时坐下、消费不高、还不赶人的地方真不容易。商场里的餐厅九点半就准备打烊,咖啡馆一杯饮料叁十起步,总不能天天泡在便利店吧。有次我在金马坊附近想找个地方等朋友,转了叁圈最后还是去了酒店大堂。

其实仔细想想,昆明的夜生活选择挺多的。烧烤摊能坐到凌晨,酒吧一条街也很热闹,但就是缺那种安安静静的中间地带。你说想吃点简单的,聊会天,或者单纯发发呆,还真不知道能去哪。这种快餐休闲去处少的情况,确实让城市的夜晚少了些温度。

城市变化的痕迹

和开餐馆的老同学聊起这个现象,他给出的解释很直接:“现在房租涨得太厉害,快餐翻台率又低,做夜宵时段根本赚不回成本。”他开的米线店去年就把营业时间从二十四小时改到了晚上十点,“后半夜来的客人,点份十块的米线能坐两小时,水电人工都亏进去了。”

这话确实在理。走在正义坊周边,以前熟悉的快餐招牌换成了网红奶茶和连锁火锅。这些新业态客单价高,翻台快,更符合现在的商业逻辑。只是苦了那些需要深夜歇脚的人——夜班司机、晚归的上班族、赶末班车的旅客。

城市在发展,商业形态在更新,这本是好事。但有时候也在想,能不能在发展的同时,给这些看似不起眼却充满人情味的空间留个位置?就像翠湖边的长椅,虽然不产生经济效益,却是这座城市最温暖的细节。

前几天路过书林街,发现巷子里还藏着两家老式快餐店。红色的塑料椅,发黄的价目表,居然还卖着五块钱的豆浆。推门进去时,老板正和熟客聊着孩子高考的事。那种熟悉的氛围,突然就让人很安心。

或许这就是我们怀念快餐店的原因吧。它不只是个吃饭的地方,更像是城市夜晚的守望者,用温暖的灯光和便宜的热食,包容着每一个深夜未归的人。现在昆明快餐休闲去处少,但那些记忆中的灯光,依然在某个角落亮着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