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邮约茶上课,高邮品茶学习交流
最近朋友圈里老看到有人在聊高邮约茶上课的事儿,说是在茶馆里边喝茶边学知识,这倒是挺新鲜的。我琢磨着,现在大家工作都忙,能找个地方既能放松又能长见识,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。
说起来啊,高邮这地方自古以来就和茶文化分不开。记得小时候跟着爷爷去老茶馆,那会儿人们就喜欢泡在茶馆里,听评弹、谈生意、聊家常。现在把课堂搬进茶馆,倒像是老传统里长出了新芽。
茶馆里的新课堂
上周叁下午,我特意去了趟中山路上的那家茶书院。推开木门,茶香扑面而来,十来个人围着长桌坐着,桌上摆着青瓷茶具和笔记本。那天讲的是茶道礼仪,老师一边演示如何温杯烫盏,一边讲解中国传统礼仪的演变。
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举手问:“老师,我们现在学这些老规矩有用吗?”老师不紧不慢地斟茶,笑着说:“你们看这泡茶,水温太高会烫坏茶叶,太低又泡不出香味。待人接物不也是这个理儿?”这话引得大家都沉思起来。
我发现这种高邮品茶学习交流的方式特别能让人静下心来。不像在会议室里正襟危坐,在茶馆里大家可以随意提问,甚至争论。说到兴起时,老师还会让大家品品刚沏的龙井,在茶香中慢慢体会刚才讲的内容。
坐在我旁边的是个开网店的姑娘,她说来这儿既能学知识,又能认识不同行业的朋友。她笑着说:“在这儿认识的几个茶友,后来都成了我的客户呢。”这话倒提醒了我,这种轻松的氛围确实更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。
让我意外的是,来参加的人年纪跨度很大。有刚毕业的大学生,也有退休的老教师。大家围坐在一起喝茶讨论,年轻人带来新观念,年长者分享人生经验,这种代际交流在普通课堂上是很难见到的。
有一次我们讨论到高邮的运河文化,一位老先生说起他年轻时在运河上跑船的经历,把历史书上的知识点都讲活了。说到动情处,他眼睛微微发亮,手指轻轻敲着茶杯,那情景至今还印在我脑子里。
这种高邮约茶上课的形式之所以吸引人,大概就是因为它把学习和生活融为了一体。不需要刻意准备,不用考虑着装打扮,就像平时约朋友喝茶一样自然。在氤氲的茶香中,知识就像茶汤一样,慢慢浸润到心里去。
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,能找个地方安静地喝杯茶、学点东西,确实挺难得的。有时候学完走出茶馆,感觉不仅仅是带走了新知识,更带走了一份宁静的心境。这大概就是茶文化的魅力吧,让人在忙碌中依然能保持从容。
看着茶室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,再回头看看屋里专注听课的人们,忽然觉得这座城市里,总有人在寻找着知识与生活平衡的方式。而高邮品茶学习交流这样的活动,正好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。
临走时,茶室主人送我出门,说下周四要讲宋代点茶技艺,问我还来不来。我点点头,心里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在茶香中的学习了。这种独特的求知方式,就像好茶一样,让人回味无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