邳州火车站小巷子,邳州火车站周边小街
每次从邳州火车站出来,我总忍不住往右手边那条小巷子张望。那儿和站前广场完全是两个世界——广场上总是人来人往,拖着行李箱的旅客行色匆匆,而巷子里却是另一番光景。
巷口那家烧饼铺的炉子永远冒着热气,老板娘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手里的擀面杖敲得案板咚咚响。刚出炉的烧饼带着芝麻香,咬一口,酥皮簌簌地往下掉。再往里走,修自行车的老王在店门口支了个马扎,工具箱摊了一地,他正低头补胎,听见脚步声抬头笑笑:“回来啦?”
巷子里的日子
这条邳州火车站小巷子其实不长,从头走到尾也就十来分钟。可你要是慢下脚步,能看见剃头师傅在给老主顾刮脸,剃刀在皮带上蹭两下,动作不紧不慢;杂货店的收音机永远在唱戏,老板娘坐在柜台后面打毛线,线团滚到地上也不着急。这些都是我在邳州火车站周边小街转悠时最爱看的景象。
巷子中间有棵老槐树,树下总聚着几位下棋的老人。有时我凑过去看两眼,他们也不介意,还会给我让个位置。棋盘摆在石墩上,棋子磕碰出声响,老人家捏着棋子半天不落,旁边观战的反倒比下棋的还着急。
巷子尽头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面馆,老板说他的独门秘方就是那锅老汤,每天清晨四点就开始熬。我在那儿吃过最好吃的一碗面,是在某个冬夜,刚从火车站出来,冻得手脚冰凉,走进店里要了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。汤头浓郁,面条筋道,吃得鼻尖冒汗。
说实话,现在城市变化太快,好多老街道都拆了重建,唯独这条邳州火车站小巷子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。虽然墙面有些斑驳,石板路也不太平整,可正是这份旧,让人走在里面特别踏实。
巷子里的人都认得彼此。卖菜的会给常客多抓把葱,开小卖部的记得谁家爱抽什么烟。这种人情味儿,在别处已经很少见了。上回我去买水果,摊主正和隔壁理发店的老板聊天,说巷子西头老李家的孙子考上大学了,语气里满是骄傲,就像在说自己家孩子。
傍晚时分,巷子最是热闹。下班的人骑着电动车慢悠悠穿过,在熟食店门口停一下,带点卤味回家。放学的小孩成群结队地跑过,书包在背后一颠一颠的。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晚饭,炒菜的香味从窗户飘出来,混着傍晚的炊烟,那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。
偶尔会有火车经过的轰隆声,但巷子里的人早就习惯了。这声音反而成了背景,像时钟的滴答,提醒着时间的流逝,却又不会打扰这里悠然自得的节奏。
我记得有次在巷子里遇到一位老太太,她坐在自家门前剥豆子,看见我就招呼:“小伙子,来坐会儿。”我陪她聊了会儿天,她说在这条巷子住了一辈子,看着火车站从很小的地方变成现在这样。“外面再怎么变,咱们这儿还是老样子。”她说这话时,眼神特别安然。
其实想想,这条邳州火车站周边小街就像个小小的避风港。无论你在外面经历了什么,只要走进来,时间就慢了下来。那些焦虑和匆忙,好像都被挡在了巷口。
前两天又路过那里,看见几个年轻人举着相机在拍照。他们兴奋地讨论着这里的“复古感”,说找到了“城市的记忆”。我笑了笑没说话——对他们来说是风景,对住在这里的人来说,这就是日日生活的地方。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那灯光不刺眼,暖暖的,像很久以前家里的煤油灯。我慢慢往巷子深处走去,知道前面总有熟悉的味道在等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