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州约茶上课,林州品茶学习交流
这几天朋友圈里总看到有人在发“林州约茶上课”的动态,刚开始还挺纳闷,这喝茶怎么还跟上课扯上关系了?直到上周被朋友硬拉去参加了场茶会,才真正体会到了其中的门道。
说来也巧,那天下着小雨,我们拐进老城区一条青石板巷子。推开一扇木门,满屋茶香扑面而来,七八个人围坐在长桌前,有个穿亚麻衫的大姐正在温杯。朋友低声跟我说:“这就是林州品茶学习交流的活动,主讲张老师以前在茶山待过好些年。”
从牛饮到品味的转变
我以前喝茶就跟喝白开水没两样,咕咚咕咚灌下去解渴就完事。张老师看我那架势就笑了,她递来个小茶杯:“先闻闻这个??”那香气啊,像把整个春天的山野都收在了杯子里。她教我们怎么用舌尖感受甜味,用舌根体会回甘——原来喝茶真得像上课那么认真。
现场有个小伙特别逗,他说以前觉得品茶都是老人家消遣,没想到今天在这学会了区分炒青和烘青。他举着茶杯端详半天:“这比品咖啡有意思多了,每种茶都能喝出不一样的山场气息。”
那天我们尝了叁种茶。最让我惊艳的是本地产的老君眉,茶汤金黄透亮,入口居然带着野蜂蜜的甜香。张老师转动着手中的建盏:“咱们林州茶有个特点,海拔高、云雾多,茶叶内涵物质丰富,耐泡着呢。”
茶香里的烟火人间
中场休息时大家随意聊天,有个开书店的姑娘说,她每个月都来参加林州约茶上课,不仅学茶知识,还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。旁边退休的李老师接话:“是啊,现在我家里专门弄了个茶席,周末儿子带着孙子回来,一家人围坐着喝茶聊天,比各自玩手机强多了。”
我发现这种林州品茶学习交流活动特别接地气。不像某些茶道表演看得人紧张,这里可以说笑,可以提问,甚至能亲自上手泡茶。张老师总说:“茶是给人喝的,别搞得那么玄乎。”她演示注水手法时,会特意放慢动作让我们看仔细,水温控制在多少度,注水点选在盖碗哪个位置,这些细节都讲得明明白白。
记得练悬壶高冲时,我紧张得手直抖,水洒得满桌都是。对面的大爷乐呵呵地说:“没事儿,我头回来还不如你呢!”这种轻松的氛围,让学茶变得像邻里串门般自在。
临走时雨刚好停了,屋檐还在滴水。张老师送我们到门口,递来个小纸包:“这是今天喝的茶样,回家按我说的方法再试试。”我握着那包还带着余温的茶叶,突然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于参加林州约茶上课了。
现在我的办公桌上总放着整套茶具,下午困倦时给自己泡一杯。同事常凑过来讨茶喝,我就把在茶会学到的那些小窍门跟他们分享。说来也怪,自从认真喝茶后,原本焦躁的性子都沉稳了不少。这大概就是“林州品茶学习交流”最让人着迷的地方——它不只是学技艺,更是在快节奏生活里,帮我们找回那种不慌不忙的生活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