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江小粉灯一条街,靖江小粉灯风情街区
要说咱们靖江哪儿最有味道,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那条小粉灯一条街。每到傍晚,那一排柔和的粉色灯光次第亮起,整条街就像被蒙上了一层温暖的薄纱,特别有感觉。
这条街其实不算长,慢慢走过去,也就是一根烟的功夫。可你要是真这么走马观花,那可错过太多了。路两边是些老房子,墙皮有些斑驳,反而透着一股子岁月的踏实感。店主大多是本地人,操着一口软糯的靖江话,见谁都笑眯眯的。你随便走进一家卖蟹黄汤包的小店,那股鲜香能直接把你的馋虫勾出来。
那抹特别的粉色
为啥叫“小粉灯”呢?我特意问过一位在这儿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。他眯着眼,指着那些灯说:“你看那光,粉粉的,不刺眼,照在人脸上气色都好了。早些年就有了,说不清具体哪一年,反正大伙儿都觉得这颜色暖和、亲切,就这么叫开了。” 这名字,确实比什么“商业步行街”要生动得多,也亲切得多。
白天来这里,是另一番景象。店家们忙着备料,洗刷,准备迎接晚上的热闹。你能看到最新鲜的河鲜被送来,老师傅在店门口慢悠悠地包着汤包,那股子从容的劲儿,让人看着心里也跟着静下来。这让我觉得,靖江小粉灯风情街区活生生的,它有呼吸,有自己独特的节奏。
说到吃的,那可真是这条街的灵魂。除了鼎鼎大名的蟹黄汤包,还有很多地道风味。比如那现炸的猪肉铺,脆而不腻;还有用传统手法制作的香肠,挂在店门口,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。我特别喜欢一家老字号的面馆,他家的鱼汤面,汤底雪白,喝一口,那股鲜味能从喉咙一直暖到胃里。
在这儿,你不仅能喂饱肚子,还能看到不少老手艺。有理发师傅还在用着传统的推子,有匠人默默编着竹制品。他们不吆喝,就坐在自己的小铺子里,认认真真地做着手里的活儿,仿佛外面的世界怎么变,都跟他们没关系。
夜色渐深,灯更亮了,人也渐渐多起来。下班的人顺路带些熟食回家,游客们举着手机拍照,孩子们举着刚买的小吃跑来跑去。各种声音、气味和那暖暖的灯光混合在一起,热闹,却不让人觉得吵闹,反而有种安心的烟火气。
我常常想,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来这里。也许,在如今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和连锁店的城里,像靖江小粉灯一条街这样的地方,保留了一点过去的温度,一点不着急的慢时光。它不只是一个买东西吃饭的地方,更像是个能让心歇歇脚的去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