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沧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,附近联系小妹150元辩辩二维码
临沧这地方不大,晚上八九点钟街上就安静下来了。路灯昏黄的光晕里,偶尔有摩托车呼啸而过,卷起几片落叶。老张蹲在马路牙子上刷手机,屏幕的光映得他脸色发白。微信群里突然蹦出条消息:“临沧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,有需要的兄弟扫码加好友。”
他手指顿了顿,差点把烟灰抖在裤子上。这种广告最近像野草似的,隔叁差五就从各种角落里冒出来。昨天在小区公告栏,今天在微信群,明天说不定就出现在快递柜上了。老李上回还真扫过这种码,结果加上好友就要先付50块定金,钱转过去立马被拉黑。气得他在烧烤摊上连灌叁瓶啤酒,骂骂咧咧说现在连骗子都学会数字化转型了。
藏在二维码背后的猫腻
我特意找了个类似的二维码试着扫了扫。跳出来的联系人头像是个网红脸姑娘,朋友圈里晒着酒店定位和暧昧的对话截图。刚打了个招呼,对方就像早就编好程序似的,唰唰唰发来叁条语音。点开听见个娇滴滴的女声:“哥哥我在临沧南翔街这边,现在方便见面吗?”
可仔细听那几条语音,背景音里隐约能听见车流声,还夹杂着几句方言。临沧南翔街哪来这么密集的车流?倒像是从视频里截取的声音。更蹊跷的是,聊到具体位置时对方就开始打太极,非要先收什么“安全保证金”。这套路就像街边抽奖骗局,环环相扣就等你上钩。
巷口便利店老板说,他这半年见过来找茬的都不下五拨人。有个小伙子气冲冲跑来,说按照导航在附近转了叁圈都没找到人。最后发现给的定位根本是菜市场后门的公共厕所。这些搞“附近联系小妹150元辩辩二维码”的,十个里有九个半是空手套白狼。
那些被二维码改变的生活
吴阿姨在城中村开了十年理发店,最近总看见些陌生面孔在巷子口晃悠。举着手机东张西望,嘴里嘟囔着“不是说在这栋楼吗”。后来才弄明白,都是照着虚假定位找过来的。有回半夜两点,还有醉汉哐哐敲邻居家的门,非说里面约了人见面。
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,现在连正经做生意的都受影响。开宾馆的赵姐说,总有人在前台神秘兮兮地亮手机屏幕,问她认不认识这个“临沧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”的号。有回差点闹出误会,警察都上门来了解情况。这些来路不明的二维码,把正常生活搅得乌烟瘴气。
老张最后把那个群消息删了。他站起来拍拍裤子上的灰,转身走进楼下的面馆。“老板,来碗牛肉面。”热腾腾的雾气升起来,比手机屏幕上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实在多了。面馆电视里正放着反诈骗宣传片,主持人说得对,哪有那么多天上掉馅饼的好事。
路灯还是那样昏黄着,偶尔有晚归的行人匆匆走过。临沧的夜依旧安静,只是不知道明天,又会有多少类似的二维码在暗处悄悄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