丽江火车站小巷子,丽江车站附近小径
你说这丽江火车站的小巷子,是不是每个过路人都曾匆匆瞥见过?我拖着行李箱站在出站口,看着导航上闪烁的终点,忽然不想立刻跳上出租车。墙角有只叁花猫慢悠悠地舔着爪子,它身后那条窄窄的巷道,在夕阳里泛着青石板特有的温润光泽。
拐进巷口那刻,站前广场的喧嚣像被按了静音键。空气里有种潮湿的泥土气息,混着谁家晾晒的扎染布匹的味道。有个穿民族服饰的老奶奶坐在门槛上拣豆子,竹筛子在她手里沙沙地响。她抬头看看我,又低头继续忙活,仿佛我不过是每天经过的千百个旅人里最寻常的一个。
巷子里的生机
再往深处走,巷子忽然宽了些,露出两侧的民居。白墙灰瓦的院落里探出叁角梅,紫红色的花瓣落了一地。有个系围裙的妇人正踮脚收衣服,晾衣绳上挂着的棉麻衬衫在微风里轻轻摆动。她看见我驻足,笑着指指旁边:“往前走有家豆花店,他家的红糖熬得特别好。”
这巷子像个活物,在火车站与现代建筑群的夹缝里呼吸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缝隙里钻出嫩绿的青苔。几个孩子追逐着跑过,书包在背后一跳一跳的。他们绕过墙角那棵老槐树,消失在另一个拐弯处,只留下清脆的笑声在巷子里回荡。
豆花店果然就在妇人说的位置,灶台上冒着热气。老板舀豆花的动作熟练得很,红糖浆从木勺流下时,在空中拉出琥珀色的细丝。我端着温热的瓷碗坐在树桩做的小凳上,听见隔壁传来纳西古乐的调子,断断续续的,像在试音。
这条丽江火车站的小巷子,它不像古城里那些被游客踏平的石板路,也不像商业街上喧闹的酒吧街。它有自己的节奏,缓慢而坚定。有个骑叁轮车的大叔摇着铃铛经过,车上堆着新鲜的蔬菜。他停在某户门前,掏出个小本子记着什么,应该是老主顾的日常订单。
天色渐渐暗下来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。不是霓虹灯,是那种暖黄色的灯泡,把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我忽然想起该去找预订的客栈了,却有点舍不得离开这条巷子。它像是丽江送给每个匆忙旅人的一份小礼物,提醒我们有时候,最美的风景不在目的地,而在那些不经意的拐角处。
拖着行李箱往回走时,又经过那个拣豆子的老奶奶。她面前的竹筛已经空了,正端着搪瓷杯喝茶。看见我,她微笑着点点头,仿佛在说:你看,这条丽江车站附近小径,是不是比你想象的有意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