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彦淖尔品茶上课群辩辩,巴彦淖尔茶艺学习交流群
这几天,老有朋友在微信上问我,有没有什么本地的、能一起学学茶的地方。他们说,光自己在家泡,总觉得差点意思,没人交流,进步也慢。我每次都把“巴彦淖尔品茶上课群辩辩”这个名字推荐给他们。说起来,这个群还真挺有意思的。
最开始,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加进去的。心想,无非就是个聊天群呗。结果进去一看,好家伙,里面热闹得很。每天消息不断,但又不是那种瞎聊,话题都围绕着茶。有人在问:“我这饼熟普,撬开来感觉有点干,该怎么醒茶才好?”下面立刻就好几条回复,有的建议用紫砂罐,有的分享自己的温润环境醒茶法。还有人会晒出自己新入手的盖碗,请教冲泡手法。那种氛围,就像是个线上的茶友客厅,随时随地都能找到人唠嗑。
从理论到实践的茶艺课
这个“巴彦淖尔茶艺学习交流群”最让我喜欢的,是它不飘在空中。群主和管理员时不时会组织一些小型的线下品鉴活动,有时候是在某个安静的茶室,有时候甚至就在哪个群友宽敞的家里。我记得有一次活动,主题是品鉴不同产地的红茶。大家带着自己的茶具,围坐一圈,从滇红喝到祁红,再喝到正山小种。那种直观的对比,香气、汤色、滋感的细微差别,比看十本书印象都深刻。有人打趣说,这可比光在群里看图片、听描述强多了,舌头是不会骗人的。
在群里待久了,感觉自己对茶的理解也慢慢变了。以前喝茶,可能就分个苦和甜,浓和淡。现在不同了,开始会去留意茶汤入口的顺滑度,回味里的花香或者果香,甚至能模糊地感觉到所谓“喉韵”是个什么东西。这大概就是交流和实践的力量吧。一个人琢磨,容易钻牛角尖,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边走边看,互相提个醒,路子就走得正,也走得开心。
前几天,群里一位大姐分享了她用本地矿泉水冲泡我们巴彦淖尔产的枸杞,再搭配茯砖茶的经验,说是别有一番风味。这个点子就特别接地气,一下子就引发了大家的尝试热情。你看,学习不一定非要正襟危坐,它也可以融入我们的生活,变得很有趣。这个群,就像一个随时在线的茶艺辅导站,无论你是刚入门的小白,还是已经喝了很多年的老茶客,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,感受到那份因为共同爱好而聚集起来的温暖。
有时候晚上闲下来,泡上一杯茶,顺手点开群聊,看着大家分享今天的茶席,或者讨论某个茶叶的历史渊源,会觉得挺安心。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,能有这么一个角落,让人慢下来,专注于一杯茶的滋味,和一群同样爱茶的人说说话,真的挺难得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