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夏同城喝茶上课,本地约茶学习交流
这两天刷朋友圈,看到好几个临夏的朋友都在发“喝茶上课”的动态。一开始我还纳闷,这年头学习都这么惬意了吗?后来仔细一打听,原来是我们临夏本地兴起的一种新潮社交方式。
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。上周叁下午,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在红园附近茶馆举办的一场茶艺分享会。推开木门就闻到满室茶香,七八个年轻人围坐在长桌旁,桌上摆着精致的茶具和几碟本地特色茶点。主持人是个穿着棉麻衬衫的小伙子,正边泡着叁泡台边讲解茶叶的冲泡技巧。
在茶香中打开话匣子
“咱们临夏人喝茶向来豪爽,但细品起来也别有滋味。”他手腕轻抬,茶水划出优美的弧线,“就像这牡丹花茶,既要看花瓣舒展的姿态,也要掌握好水温。”说来奇怪,要是在正经教室里听课,我可能早就走神了。但捧着温热的瓷杯,听着周围茶杯轻碰的脆响,不知不觉就记住了不少茶叶知识。
坐在我旁边的马大姐是开烘焙店的,她兴奋地分享着发现:“上次我来参加临夏同城喝茶上课,认识了个做农产物电商的小伙子,现在我的点心都用他家的蜂蜜了。”她抿了口茶笑道,“这种学习交流可比刷手机有意思多了。”
我环顾四周,发现来的人各行各业都有——开民宿的想在茶室里增添地方特色,小学老师想给学生开展茶文化课,还有几个大学生纯粹是想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。茶香袅袅中,大家的话匣子都打开了,从茶叶储存聊到临夏美食,从八宝盖碗茶说到河州老点心。
意想不到的收获
最让我惊喜的是,这种本土约茶学习交流还真能解决实际问题。有个开茶室的年轻老板抱怨客人总是匆匆来去,留不住人。对面一位做文化策划的姑娘立即提议:“可以在周末办个小型的临夏同城喝茶上课啊,讲讲茶马古道在河州的故事,客人肯定感兴趣。”
茶过叁巡,现场气氛越来越活跃。有人提议建个微信群,方便以后继续约茶交流。让我意外的是,第二天就有人在群里发起了牡丹种植经验分享的邀约——这正是我最近在琢磨的事情。
现在想想,这种在轻松氛围里的学习交流,反而比正经八百的培训更让人印象深刻。不需要正襟危坐,不用记繁琐的笔记,就在品茶闲聊间,知识自然而然地流淌。茶香氤氲中,陌生人也成了朋友,棘手的问题在谈笑间找到了思路。
临走时,组织者往我手里塞了包本地的八宝茶:“带回去慢慢喝,下周四我们聊藏茶文化,记得再来。”我低头看着茶包里鲜艳的干花和饱满的枸杞,突然觉得,这样带着茶香的学习,或许才是我们临夏人最舒服的成长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