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山品茶课程工作室,合山茶艺研习工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20:35:41 来源:原创内容

路过合山老街时,总能闻到一阵若有若无的茶香。顺着青石板路往前走,拐角处那家挂着竹帘的院子,就是朋友们常提起的合山品茶课程工作室。

推门进去,穿着亚麻长衫的李老师正在烫茶杯。她没急着招呼人,倒是先递来一杯温热的凤凰单丛:"走了挺远的路吧?先润润喉。"白瓷杯里橙黄的茶汤晃动着,花香蜜韵在舌尖慢慢化开,方才的燥热不知不觉就散了。

茶香里的慢时光

这里的课程和别处不太一样。第一次来时,我看着茶桌上整齐排列的六种茶叶还犯嘀咕:这得背多少理论知识啊?没想到李老师只是打开盖碗,让大家轮流闻干茶香。"别急着说这是什么茶,"她笑道,"先说说它让你想到什么?"有人说是雨后青苔,有人说是晒干的枣子,最有趣的是个小朋友,脆生生地说像外婆藏的陈皮糖。

在合山茶艺研习工坊,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与茶的联结。上周来的退休工程师老周,现在成了乌龙茶迷,整天揣着个小本子记录冲泡时间;年轻的白领小陈则迷上了白茶,说周末在家摆弄茶具比刷手机放松多了。

还记得那个雨天的下午,我们练习冲泡第叁道茶汤时,李老师忽然让大家停下来听雨打屋檐的声音。"茶叶在生长时也听过这样的雨声,"她轻轻转动着手中的建盏,"现在我们把这片山水泡进茶里了。"那一刻,茶室里只有淅沥的雨声和渐渐弥漫的茶香。

茶席上的人生课

最让人触动的是上个月的茶会。新来的学员小张手法生疏,不小心把茶汤洒在了茶席上,窘得满脸通红。李老师却不慌不忙地取来青花水盂,沿着水渍画了枝墨梅:"你看,这像不像雪中探出的梅枝?"转眼的功夫,意外的瑕疵变成了茶席上的点睛之笔。

在合山品茶课程工作室,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。做财务的大姐说,学了茶之后终于理解什么是"留白"——泡茶时停顿的几秒钟,就像账本上恰到好处的空格;总爱赶时间的外卖小哥,现在也会在等餐时静静观察茶叶在杯中舒展的样子。

茶艺不单单是手艺,更是生活的艺术。这句话我如今才算真正明白。当我们专注地注水、出汤、分茶,那些焦虑和烦扰似乎也随着蒸腾的水汽飘散了。有时看着茶叶在盖碗里慢慢苏醒,会觉得它们像在讲述着山间的晨雾、春天的细雨。

最近工作室新来了位云南茶农,带来些罕见的古树晒红。我们围坐在老榆木茶桌旁,看他用厚实的陶壶闷泡。茶汤入口那刻,仿佛能尝到澜沧江畔带着露水的清晨。李老师说这是"行走的茶山",不用远行也能遇见远方的好茶。

黄昏时分走出工作室,衣角还留着淡淡茶香。街坊邻居现在见到我都会笑着问:"又去喝茶啦?"是啊,在合山茶艺研习工坊的这些时光,就像慢慢冲泡的老茶,初时不觉特别,回味时却满口生津。这大概就是茶让人着迷的地方——它不急着告诉你什么,只是安静地陪伴,等你用自己的方式读懂它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