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萨学生品茶上课,藏族学子茶艺课堂体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5:42:16 来源:原创内容

一壶甜茶的课堂时光

清晨的阳光透过藏式木窗,在教室里洒下斑驳的光影。十几个穿着校服的孩子围坐在矮桌旁,目不转睛地盯着央金老师手中的铜壶。壶嘴微微倾斜,褐红色的茶水宛如一道小瀑布,准确落入绘着八吉祥图案的木碗中。“注意看茶水的高度,”央金老师的声音很轻柔,“太满会失了礼数,太浅又显得小气。”坐在前排的卓玛紧张地抿着嘴,学着老师的样子给自己的同桌倒茶,手腕却不听使唤地微微发颤。

这是拉萨市某中学每周叁下午的特色课程——藏族茶艺课。教室角落里,松木茶桌上摆放着来自易贡的红茶、林芝的绿茶,还有学生们从家里带来的各色奶渣和糌粑。十七岁的巴桑正在研磨茶砖,他动作熟练地将小块茶砖放进木臼:“我奶奶说,从前茶马古道的驮队会在我们家门口歇脚。”他边说边用力,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,“现在不用等驮队了,可这茶的味道还得传下去。”

茶艺课堂体验最精彩的部分要数调制酥油茶。央金老师点燃酒精炉,铁锅里的茶水开始冒泡时,整个教室都飘起带着奶香的热气。刚转学来的汉族学生李明起初不太适应酥油茶的味道,现在却成了打得一手好酥油茶的能手。“要这样,”他给新同学示范着打茶的动作,“手腕放松,用腰部的力量。”茶筒里的声响从沉闷变得清脆,他揭开盖子时,乳黄色的茶汤上浮着细密的泡沫。

教室墙面上挂着唐卡画,描绘着文成公主带入吐蕃的茶种如何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。高二的次仁指着画上的茶树:“我们在生物课上学过,高原茶叶的茶多酚含量特别高。”他把刚泡好的绿茶端给老师品尝,“这和我们在家喝的甜茶不一样,但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。”窗外偶尔传来远处布达拉宫广场的鸽哨声,与教室里的茶香交织成独特的节奏。

有个周二的下午,学校来了几位外地参观者。平时最害羞的拉姆居然主动担任起讲解员,她端着茶盘的手虽然还有些抖,却准确地说出了每种茶的来历:“这是阿妈用玫瑰花和红茶一起熏制的花茶。”参观者中一位白发老人捧着茶碗久久没有放下,他说四十年前在拉萨喝过的就是这个味道。

随着季节变换,课程内容也在不断丰富。秋天学生们采集野菊花制作花茶,冬天则学习如何用生姜和胡椒调配暖身茶饮。体育课后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几个男生捧着大号茶碗坐在台阶上休息,碗里是老师特意准备的清凉薄荷茶。而在期末考试前,总有细心的女生会给熬夜复习的同学送去安神的枸杞茶。

最近学校要举办文化交流活动,茶艺班的同学们正在准备特别的节目。他们打算用六种不同产区的茶叶,调配出代表雪域高原的“彩虹茶”。巴桑从家里带来了爷爷珍藏的康砖茶,卓玛则贡献了妈妈去年采摘的野山茶。他们在实验室里反复调试配比,就像在进行什么了不起的科学实验。其实啊,这些年轻人手中传承的,何尝不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另一种文明呢?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