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首水会交流群,吉首水友互动社区
这几天在老街喝茶,总能听到街坊们在聊一个事儿。说的是咱们吉首这帮喜欢钓鱼、爱往河边跑的人,不知怎么的就凑到了一块儿,慢慢形成了两个挺热闹的地方——吉首水会交流群和吉首水友互动社区。说起来也挺有意思,这不就是咱们这帮“水友”自己的小天地嘛。
上周末在峒河边上遇见张伯,他正专心地整理渔具。我凑过去搭话,他乐呵呵地掏出手机:“你看,这个吉首水会交流群可帮了我大忙。前天我在群里问了下最近鱼情,马上就有好几个钓友回复,连用什么饵料都说得清清楚楚。”他边说边划着屏幕,“昨天按他们说的去试,果然收获不错。”
水里来浪里去,都是自家人
其实像张伯这样的水友还真不少。刚开始就是叁五个相熟的人建了个小群,谁发现了好的钓点,就在群里吆喝一声。没想到一传十,十传百,现在竟然发展成了好几百人的大群。每天从早到晚都有人说话,早晚尤其热闹——那是大家在商量今天去哪儿,或者分享今天的收获。
老王是群里的活跃分子,他是个开了二十多年渔具店的老闆。他说现在年轻人玩手机的多,真正静下心来钓鱼的少了。“不过有了这个吉首水会交流群,倒是让不少年轻人重新拿起了鱼竿。群里气氛好,新手问问题,老手都愿意教。上周还有个大学生在群里问怎么选第一根鱼竿,好几个人抢着回答呢。”
说到这吉首水友互动社区,其实和微信群不太一样。那是个更像论坛的地方,里面分了好几个版块——钓点分享、渔具交流、鱼获展示,甚至还有环保倡议。最有意思的是“奇遇记”版块,里面都是钓友们遇到的各种趣事。有人拍到难得一见的大鱼跃出水面,有人记录了下雨时和陌生人共用一把伞的温暖,还有人在河边捡到别人丢失的物品,发帖寻找失主。
我印象最深的是上个月,群里组织了一次小型的净滩活动。本来只想着能有十几个人参加就不错了,结果在吉首水友互动社区里一发公告,来了足足五十多人。大家一边清理河岸的垃圾,一边交流钓鱼心得,最后还在原地来了个即兴的野餐。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,真的让人感觉很温暖。
不过啊,这两个地方最珍贵的还不是这些活动,而是那种互帮互助的精神。记得有个刚来吉首工作的年轻人,在群里说想学钓鱼但没人带。结果第二天就有叁位老钓友约他一起去,手把手地教他绑钩、调漂。现在这小伙子已经成了铁杆钓友,每个周末都能在河边见到他的身影。
说起来,生活在吉首这样有山有水的地方,真是种福气。而我们这些爱水的人,能通过吉首水会交流群和吉首水友互动社区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,更是福气中的福气。河水日夜不停地流,带走了时光,却把这些因水结缘的情谊沉淀下来,越积越厚。
这几天群里在讨论要不要组织一次秋季钓鱼比赛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出主意。有人说要按钓到的鱼的数量算成绩,有人建议按重量,还有人开玩笑说应该按颜值——钓到的鱼越好看名次越高。虽然还没定下来具体规则,但光是看大家讨论的那个热乎劲儿,就让人觉得,有这样的吉首水会交流群真好。
河边长大的孩子都知道,水是最包容的。它不管来自哪条小溪,最终都能融汇在一起。咱们这些水友也是如此,无论年龄职业,只要坐在水边,抛出鱼线,就都是同样爱水的人。吉首水友互动社区里有一句话说得好:“在水面前,我们都是孩子。”简单,却道出了真相。